5 月 16 日消息,鈦媒體 AGI 獲悉,水下機器人公司世航智能近期連續完成天使 + 輪和 Pre-A 輪 5000 萬元融資,天使 + 輪由招商局集團招商啟航資本領投,Pre-A 輪由金沙江創投、云澤資本聯合領投,老股東昆山天使基金持續跟投,吳中金控、鞍羽資本跟投,鞍羽資本擔任公司長期獨家財務顧問。
這是世航智能成立近兩年的第三輪融資。
談及融資原因,世航智能創始人、CEO 陳曉博 15 日對鈦媒體 AGI 表示,作為國內領先的水下機器人公司,世航智能在研發層面就有非常深的技術積累,但是到產業化過程中需要不斷針對應用場景進行迭代,使得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更智能。同時,世航智能在 0-300 米層面已經商業化并已產生銷售收入,但深海機器人 Ocean X 系列還是需要研發投入,實現技術落地。
" 所以,我們在公司內部叫應用一代、研發一代、預研一代,應用的主要是現在船舶清洗場景和并進行技術迭代,因為我們是做的水下通用機器人,不同的作業模塊要適應更多場景方向,資金還會投入大模型、深度學習等技術層面,我們定位是解放 0 到 1 萬米深海的超級生產力。研發投入、市場應用場景擴展等層面不斷生根,瞄準占地球 70% 以上水域和海洋的巨大潛力。" 陳曉博表示。
水下機器人也是具身機器人的一種,是一種工作于水下的作業機器人,相比空中和陸上,環境更復雜、難度更大。
據統計,海洋占了地球 70% 的面積,但目前人類對海洋資源的開發只有 1%。人類潛水的極限深度才 300 米,而海洋深達萬米。這極大地限制了我們對海洋的開發,甚至對它的了解。同時,中國的海岸線總長 3.2 萬公里,全球前五。中國造船年產量和航運量全球第一。全球前十大港口里,有七個在中國。但中國海洋高端工程核心設備自給自足率不到 5%。
世航智能公司成立于 2023 年。
在此之前,世航智能創始人陳曉博畢業于哈工程和西工大,28 歲就獲得了國防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還曾連續三屆獲得中國機器人大賽冠軍,35 歲就成為正高級工程師,曾被評為 " 海洋強國青年科學家 ",迄今擁有 18 年的實踐經驗。他主導研發了全國首臺商用水下清洗機器人和國內首艘某型水面無人裝備。
" 最早我同時做空中無人機和水下機器人,但因為愛好,以及對海洋探索水下探索的癡迷,我開始專注于水下。我主持了 20 余項國家和國防的重大的科研計劃,基本都是項目負責人或者是技術負責人。然而,這個過程中有一個感觸,我們當時做的很多技術都挺好的,很多指標都是國內第一、國際第一,但項目一旦結題就戛然而止了,它沒有進一步產業化,我覺得(產業化)這樣才能對整個行業產生更大價值。我發現產業化和產品化層面,我們跟國外差距還比較大。" 陳曉博告訴筆者,2016 年,他回國后開始推動水下機器人的技術升級和產業化應用。
除了創始人,世航智能核心團隊大部分都出自哈爾濱工程大學、水利部、中科院等具備學科優勢的科研院所和單位。目前世航智能團隊總規模不到 100 人。
技術層面,世航的水下機器人首次實現了水下機器人穩定、高速、全自由度作業,包括動力系統、控制系統、傳感系統、導航系統、防水密封系統、動力布放系統六大系統全面自研。因此,公司創立不到兩年,就擁有水下機器人、智能船艇等相關知識產權 150 余項。
同時,公司還自研全自由度姿態控制算法,適應 3 節及以上海況作業,抗流能力全球范圍處于領先,而公司的機器人突破深、遠、長時、惡劣環境極限,可在 0 米至 1 萬米海洋作業,可應用于無人船舶、運輸、清洗、資源勘測、基建維護等多個水下場景。
商業化層面,世航首款水下清洗機器人 " 虎鯨 " 已投入商用一年多時間,合作客戶包括中國華電科工集團等高可靠特種行業、航運公司、港口集團,深受客戶好評。據悉,公司去年收入實現翻倍增長。
陳曉博向筆者表示,虎鯨水下機器人是整個行業作業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清洗率最高的解決方案,它比國外同類產品效率高 3 倍,成本卻只有同類產品的七分之一。
事實上,水下機器人屬于技術密集型行業,行業準入門檻較高,目前國內相關企業數量較少,市場格局較為分散,集中度低,尚未形成集聚效應,技術水平仍存在提升空間。而水下機器人行業處于發展階段,未來在國家政策大力支持海洋資源開發和推動水下機器人發展背景下,國內水下機器人企業將不斷增加,行業發展潛力巨大。
據中國水下機器人市場運營現狀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報告顯示,2022 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市場規模達 110.2 億元,預計到 2027 年,中國水下機器人市場規模將超 400 億元。
在陳曉博看來,人用不同工具來從事不同的生產力工作,拿電腦寫作編程,拿錘子敲釘子,世航智能先造出通用化水下機器人,然后再拿不同作業工具去做海洋更多任務,通過技術、場景、產業的積累,最終希望形成領先的通用水下機器人產品。
從生產力的角度出發,他總結了一個 " 機器人三定律 ":1、要做人干不了或極其危險的事;2、要做人效率低的事兒(效率 10 倍以上);3、要做人成本高的事兒(成本一半以下)。如果上述滿足兩條,那么可以做;如果三條都滿足,說明是強剛需,洗船就是一個 3 條都滿足的場景;如果滿足一條,說明是偽需求(技術迭代降本增效到起碼滿足兩條才能啟動市場化);如果三條都不滿足,說明是需要繼續迭代。
" 我舉個例子,手機最早是大哥大,當時非常重、非常貴,但那個時候也有市場,隨著技術創新,它相對越來越便宜、效率速度越來越高,普及率就會越來越高。一個產品隨著技術迭代、成本降低、效率的提升,它的市場空間是倍增的。" 陳曉博稱,水下機器人就是要做海洋里的 " 超級生產力 "。
談到 AI 大模型,陳曉博表示,過去幾年,世航一直在水面和水下機器人層面做很多強化學習、控制算法等。隨著大模型、端對端技術不斷演進,并且與機器人技術有效結合。" 我相信會讓整個水下機器人生態在不同的新環境、新場景下的能力不斷提升。"
對話最后,筆者向陳曉博問了一個靈魂問題:長期的技術主義,和短期的資本、市場思維,如何取得平衡?
陳曉博表示,大家應該對機器人行業抱有耐心,期待技術不斷迭代、效率能力不斷提升,讓機器人去做一些人做不了的事情,更早實現商業化,從而解決勞動力成本和生產效率問題。他強調,水下機器人是一個長期堅持有價值的產業。
" 我希望每一個創業者都不是因為什么熱就做什么。不管做哪些事情,哪個行業,它都需要長期投入,做好’坐冷板凳’心理準備。拿我來說,其實我做水下機器人已經 18 年,這個過程中沿著這條路,看著行業每個技術路徑的演進,從核心零部件開始自研,直到這幾年,我們才做出真正在海洋里穩定生存的通用性機器人。它是一個非常長周期的過程,這個過程中,人(創業者)要沿著一個方向,思考如何把事情做的更有價值。如果讓我給行業提建議,不要為了通用而通用,而是想想通用產品到底要解決什么樣的問題,當前在特定場景、垂直應用層面它(機器人)有更大價值。我相信更好的未來,長期來看,智能化、AI 等技術能力,將讓機器人進入人類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陳曉博表示。
據透露,世航智能將于今年四季度發布 OceanX 系列新品。
世航智能方面強調," 水下機器人,是海洋經濟中的超級生產力。世航公司希望帶領中國科技崛起,共建海洋強國。"
(本文首發于鈦媒體 App,作者|林志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