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汽車像素,作者 | 邢芮芳,編輯 | 冒詩陽
01.降本、精簡組織
吉利汽車(00175.HK)于 5 月 7 日發布公告,公司已向極氪提交非約束性收購要約,擬以每股 2.566 美元的現金對價收購其全部已發行股份,推動極氪從紐交所退市。
此次私有化提議的時點極具戲劇性。極氪于 2024 年 5 月 10 日登陸美股紐交所,如今啟動私有化時,距離其上市滿一周年,還有三天時間。
" 時間不等人。"5 月 15 日下午,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行政總裁桂生悅向外界解釋私有化、合并極氪的原因," 因為現在中國汽車市場的環境,對于吉利汽車而言,市場已經不會給我們容錯的空間了,所以我們必須要快速的解決問題,通過整合來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以改變吉利旗下汽車品牌 " 小而散、散而亂’ " 的現狀。
桂生悅透露,吉利汽車、極氪分屬兩家獨立上市的不同公司,兩家公司分別有不同的員工激勵機制,這導致了很多 " 利益不一致 " 的問題,很多協同可以在表面上推進,但深層的資源整合很難完成," 不同的團隊各自為自己的所在的公司,爭取利益傾斜。"
吉利汽車和極氪會合并為一家汽車公司。5 月 15 日,吉利控股副董事長李東輝透露,在組織架構層面,淦家閱將出任合并后的吉利汽車集團 CEO,吉利汽車集團將下設吉利銀河事業群和極氪科技事業群。而此前極氪科技的 CEO 安聰慧,將出任吉利控股集團 CEO,不再直接負責汽車業務的經營。
" 管理層的分工先確定,后面業務層面的整合,就是順水推舟了。" 一位吉利汽車的負責人告訴汽車像素。
不久前,在極氪內部,極氪副總裁林杰開始統管領克、極氪兩個品牌的營銷服整體工作。在領克并入極氪之前,林杰是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領克銷售公司總經理。如今吉利汽車 CEO 淦家閱也將統管,意味著,最終由吉利汽車的高管。
表面來看,合并后的吉利汽車集團高管人事任命上,吉利汽車舊的管理層占據主動,但在組織架構層面,比起極氪來說,吉利汽車需要做出的改變可能更大。
" 極氪的體系比吉利汽車更扁平、匯報層級更少,效率更高。" 一位接近吉利汽車高層的負責人告訴汽車像素,現在吉利汽車內部已經在做 " 盤點 ",后續預計將會有組織架構層面的調整。
除了激活組織,吉利與極氪合并的另一個重要目標是降本。
吉利高層在 5 月 15 日的業績發布會上公布了合并之后的三大降本目標,生產降本目標要大于 3%、研發優化目標要達到 10-20%、管理增效目標也要達到 10-20%。
按照吉利汽車、極氪 2024 年的財報,兩家公司去年的研發費用分別為 104.2 億元和 97.2 億元。如果達成降本目標,據此粗略估算,僅研發一項,合并可以節省 20 億元以上的開支。
在此之前,領克與極氪合并時,安聰慧曾表示,產品數量將減少 20%。如今進一步合并,吉利的資源整合只會更集中。
02." 一個吉利 " 多品牌
一種聲音認為,吉利之所以合并極氪,是因為后者在美股的市值長期低迷。
本次私有化的定價,較公布之日極氪股價溢價 13.6%,較公布之前最后 30 個交易日的加權平均價格溢價約 20%。但即便如此,這個價格仍然不到上市前極氪 A 輪估值的一半,且僅有極氪 Pre-A 輪估值的 65% 左右。這導致的一個結果是,極氪早期的投資者,不能從極氪的上市中獲得足夠的資本回報。
但從目前來看,吉利、極氪的合并,更多是出于對主營業務的考慮,使它更集中、更高效。
如今內卷行情下,新能源、智能化技術迭代的紅利已經后勁不足,競爭者技術趨同,國內汽車行業的品牌和新產品又過多,對于某一家車企而言,規模效應和成本控制能力,比品牌數量更重要。這是吉利整合吉利汽車、極氪,所要面對的競爭背景。
吉利的內部整合開始于去年,2024 年 9 月 1 日吉利控股董事長李書福發表《臺州宣言》,作為吉利控股集團面向未來的戰略總綱,確立了 " 聚焦主業、集約發展 " 的核心原則。
針對旗下汽車品牌矩陣分散、股權結構交織、業務協同不足等問題,吉利啟動系統性改革,重組多品牌運營體系,優化產業鏈資源配置,構建從基礎技術研發到核心部件供應的共享,同時以資本為紐帶理順控股關系,最大限度減少內耗性競爭與重復建設。
在此框架下,誕生 " 一個吉利 " 戰略。事實上,這場整合早在 2024 年便拉開序幕。整合的第一個高潮,發生在 2024 年 11 月至次年 2 月期間,吉利控股與沃爾沃汽車先后向極氪轉讓 20%、30% 的領克股權,配合極氪對領克 1% 的增資,最終形成極氪控股 51%、吉利汽車子公司持有余下 49% 的領克股權結構。
彼時外界沒有太關注的是,吉利控股將其持有的極氪股權全數劃轉至吉利汽車,后者由此以 62.8% 的持股比例,成為極氪的單一控股方。
這帶來的改變是,在吉利的汽車主業上,不再是吉利控股分別持有吉利汽車、極氪兩家整車公司,而是吉利控股持股吉利汽車、吉利汽車持股極氪,這樣單線的股權關系。
如今看來,將極氪的股權放到吉利汽車下,已經是極氪退市并入吉利汽車,兩家公司完成組織架構合并的前奏了。通過這項調整,吉利可以從一對多家汽車公司、業務主體的 " 控股型集團 " 向 " 運營型實體 " 轉型。
完成合并后,吉利控股的戰略控制方式更簡單,除沃爾沃、路特斯、極星等外延并購而來的整車單元外,其內生汽車版圖完成了整合。
股權層面之外,業務層面,吉利強調完成 " 一個吉利 " 的合并后,多品牌定位會繼續保留。極氪對標全球豪華科技市場,領克專注新能源高端領域,吉利銀河與中國星主攻主流消費市場。
三個品牌各自認領一部分價格區間,即便放在了同一個公司體系下,這種依靠價格來區分品牌的分級方式,是否是新能源時代大車企戰略的最優解,還不能下最終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