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源 Byte,作者 | 柯基的柯
一場商業訴訟,讓蘋果的供應鏈危機浮出水面。
7 月 15 日,韓國媒體 ETNEWS 拋出了一則重磅消息:三星在針對京東方(BOE)提起的侵犯商業秘密的美國訴訟中獲得了勝利,京東方的部分 OLED 產品將面臨禁售。
乍看之下,這或許只是兩家公司之間一場普通的商業糾紛,但若細細品味,它更像是一場針對蘋果供應鏈的 " 定點打擊 ",其引發的震蕩,可能遠超你我想象。
京東方在這場棋局中,與其說是主角,不如說是那枚無意中被引爆的 " 引子 ",真正的 " 受傷者 ",恐怕是遠在大洋彼岸的蘋果公司。
此前,三星就獨家拿下了蘋果首款折疊屏的 OLED 面板訂單,隨后,有傳出蘋果放棄了自家苦心研發的鉸鏈技術,轉而 " 委身 " 采用了三星的方案。這些細節,無一不指向一個事實:蘋果在折疊屏的供應鏈命脈,已經牢牢掌握在三星手中。
京東方曾被寄予厚望,被視為蘋果手中可以用來制衡三星的重要棋子,而今卻遭遇禁售,這無疑讓蘋果的 " 依賴癥 " 雪上加霜,不得不被三星拿捏。
三星的 " 刀鋒 "
這紙裁決,算是直插蘋果供應鏈的要害。
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的評價,一針見血:" 蘋果的妥協,是供應鏈依賴的無奈。" 就在這之前不久,還有消息傳出,蘋果竟然放棄了自研折疊屏鉸鏈技術,轉而采用了三星的方案。
這樁樁件件,簡直是 " 供應鏈綁架 " 最生動的教科書式案例。
專利戰,對于三星而言,早已是其市場競爭的常規武器。
然而,2025 年的這場訴訟,其目標之明確、打擊之精準,卻顯得非同尋常,顯然在于切斷京東方與蘋果之間正在形成的合作紐帶。雖然有消息稱,京東方迅速提出了復審,但法律程序的漫長與不確定性,足以讓蘋果的供應鏈陷入被動與煎熬,時間,往往是戰略博弈中最寶貴的資源。
三星在 OLED 領域的專利布局,多年來早已織就一張密不透風的大網。從核心材料配方到精細的生產工藝,三星憑借數千項專利筑起了高聳的技術壁壘。京東方雖曾試圖另辟蹊徑,繞過這些專利的 " 雷區 ",但還是栽了跟頭。
三星的算盤打得極其精明——通過法律手段清除潛在的競爭威脅,從而進一步鞏固其在整個 OLED 供應鏈中的絕對話語權。京東方一旦被禁售,蘋果在短期內幾乎別無選擇,只能 ALL IN 三星。
這種情境頗為玩味:三星既是蘋果的關鍵供應商,同時又是其在高端手機市場上的頭號競爭對手,此等微妙的雙重身份,使得蘋果的每一次核心部件采購,都像是在為自己的主要對手 " 輸血 "。
放眼全球手機市場,三星可謂是蘋果的頭號競爭對手。根據 IDC 調查報告,2025 年 Q2 全球手機總出貨量為 2.952 億部,同比增長了 1%,其中三星出貨量為 58 億部,位列出貨量榜單首位,隨后的排名依次為蘋果(46.4 億部)、小米(42.5 億部)、vivo(27.1 億部)以及傳音(25.1 億部)。
值得一提的是,三星的出貨量同比增長率(7.9%)依舊是前五名中最高的品牌。
蘋果的 " 斷腕 " 之痛
" 蘋果放棄自研折疊屏鉸鏈技術 " 的消息,無疑在科技界激起了千層浪。
供應鏈已有消息確認,2025 年第四季度,蘋果首款折疊屏 iPhone 即將量產,然而其 OLED 面板的獨家供應商是三星。再看關鍵的鉸鏈技術,答案依然是三星。
這意味著,蘋果這款承載著 " 創新旗艦 " 光環的產品,從最核心的顯示屏到關鍵的機械部件,幾乎都被三星這家主要競爭對手一手包辦。
京東方原本是蘋果手中制衡三星的一張重要底牌,在 2025 年初,京東方曾信心滿滿地宣布,它將為蘋果 MacBook 供應高達 51% 的 LCD 面板。當時,京東方正雄心勃勃地試圖在 OLED 領域復制這一成功,逐步成為蘋果的核心供應商。
然而,7 月的 ITC 裁決如同一記無情的悶棍——京東方因侵犯三星商業秘密,部分 OLED 產品被禁售。
至此,蘋果精心策劃的 " 備胎計劃 " 瞬間化為泡影,原本旨在分散風險、增強議價能力的戰略布局,遭受了沉重打擊。
長期以來,蘋果奉行 " 低庫存、隨時下單 " 的 JIT(Just in Time)供應鏈模式,且通過精細管理將這一模式做到極致。
一般而言,蘋果僅向供應鏈提供未來三個月內的需求預計情況,需要供應商快速響應。一名蘋果供應鏈人士告訴媒體,市場需求好時,蘋果需要供應商在一周甚至更短的時間內快速上量;相反,若一款產品市場反響不好,蘋果會直接砍單。
在同一個環節,蘋果通常找兩家以上供應商合作,即使其中一家可能規模小,蘋果提供技術并在前兩三年給一些小訂單做也很快能扶持起來。
相關數據顯示,2024 年全球 AMOLED 手機屏市場份額情況,三星市場份額 43% 仍為全球第一,不過京東方的全球份額已占到 16%,離三星越來越近。之后來自中國的維信諾、天馬、TCL 華星的市場份額分別是 11%、9%、9%。而就在幾年前,三星曾獨占 OLED 面板市場 90% 以上的份額。
眼見京東方已經具備制衡三星的潛質,三星的勝訴直接掐斷了蘋果的節奏,此前還有消息傳出,蘋果最新旗艦機型 iPhone 17 Pro Max 的屏幕供應商名單里,第一次出現了京東方的名字,加上京東方在華為折疊屏供應鏈中的表現,是有作為 " 備胎 " 的能力,甚至有傳聞稱蘋果曾為中國市場定制了一款 " 特供版 " 屏幕。
" 這些年,在和華為這些下游廠商的相互合作及扶持過程中,京東方這些上游廠商也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和迅速成長。" 有分析人士坦言。
有分析師指出,蘋果或許可以通過大規模采購(1500 萬至 2000 萬部)來換取三星更深層次的技術支持,但這種策略,無疑會進一步強化三星在供應鏈和市場兩端的話語權。
這顯然違背了蘋果在供應鏈上堅持的 " 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 ",這種對單一供應商的重度依賴,不僅增加了蘋果的成本和風險,也可能對其產品的發布時程和最終品質構成潛在影響。
一場非對稱的博弈
一旦京東方徹底被禁售,那么勢必會擴大三星在蘋果供應鏈的話語權。
據業內分析師估算,倘若京東方被迫退出,三星在蘋果 OLED 面板供應中的份額可能將再上漲 15%,從而進一步鞏固其近乎壟斷的地位。
而蘋果呢?它不得不重新回到談判桌前,面對的將是三星可能提出的更為苛刻的合同條款。一位不愿具名的供應鏈分析師直言不諱地指出:" 蘋果現在就像是被捏住了喉嚨,連討價還價的底氣都沒了。"
更何況,蘋果的折疊屏戰略正面臨多重結構性困境:高價策略的市場接受度挑戰、供應鏈多元化的實踐瓶頸,以及時間窗口的緊迫性。這些核心難題,將直接決定蘋果能否在折疊屏市場站穩腳跟。
有消息稱,蘋果折疊屏定價或將突破 2000 美元,這遠超三星 Galaxy Z Fold6 的 1800 美元。這一價格區間雖瞄準超高端市場,但折疊屏的普及率尚未達到爆發臨界點,郭明錤預測,蘋果首年產量將低于常規 iPhone 機型。
也就是說,高價策略能否被市場有效消化,是蘋果面臨的首要挑戰。
折疊屏市場的競爭,早已超越了單純的價格戰或技術軍備競賽,而演變為一場多維度、非對稱的復雜博弈。
安卓陣營的價格策略、華為的崛起,以及日益強化的生態協同壁壘,正將這場博弈推向更深的層次。以目前的市場行情來推算,安卓折疊屏手機均價年降 18%,這種市場洗牌的速度遠超預期,幾乎把利潤空間壓爆。
IDC 報告指出,2024 年中國折疊屏手機均價為 8500 元,但研發與供應鏈成本占比超 60%,導致中小品牌虧損加劇。更為重要的是,價格戰還逼得供應鏈上游的廠商們直呼 " 壓力山大 "。面板廠的產能利用率持續下跌。
據韓國媒體 Businesskorea 報道,中國液晶面板制造商正在集體降低工廠產能利用,此舉預計將對全球液晶面板及供應鏈產生重大影響。
蘋果的高價策略在此背景下顯得尤為突出,但這同時也反映了蘋果的結構性制約——它無法像安卓廠商那樣,通過規模效應迅速攤薄成本以參與價格競爭。
蘋果或許會加速自研技術的步伐,但遠水難解近渴,短期內難以擺脫對三星的依賴,京東方則可能通過法律上訴或技術迭代卷土重來,但留給它的時間窗口正在迅速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