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華夏能源網
光伏寒冬," 套牢 " 的不只有成千上萬股民,還有曾經狂熱招商的地方政府。
華夏能源網(公眾號 hxny3060)獲悉,7 月 4 日晚間,京運通 ( SH:601908 ) 公告,因合同糾紛,內蒙古烏海市海勃灣區城市建設投融資有限責任公司(下稱 " 海勃灣城投 ")對公司及全資子公司烏海京運通提起訴訟,涉案金額 2.44 億元。
海渤灣城投是烏海市海勃灣區國資委全資子公司,為地方國資。京運通主營硅片、光伏設備制造等,注冊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目前市值 93 億左右。
實際上,近期地方國資起訴光伏公司的案子不止京運通一個,還有棒杰股份 ( SZ:002634 ) 和寶馨科技 ( SZ:002514 ) ,涉案金額分別為 3 億元和 4.7 億元。再加上去年贛州國資追債的愛康科技(3.5 億元),幾家總的涉訴金額約 13.57 億元。
曾幾何時,光伏企業是各地招商爭搶的對象,地方政府奉為座上賓,更拿出審批 " 一條龍 "、土地財稅補貼等一系列優待措施。
但如今,隨著光伏寒冬延續、產能出清走向深入,越來越多項目面臨停工、撤資的問題,撕破臉后地方政府只能去訴訟維權。
這是在為當初沖動投資和過熱招商買單,由此產生的后遺癥、爛攤子,將成為往后數年很多地方的一道傷疤。
頻繁上演的國資 " 追債 " 大戲
一是代建廠房工程款。例如,2017 年,為招引京運通落戶烏海,烏海市海勃灣城投以代建價值約 3.5 億元廠房入股項目公司,并約定京運通在協議簽署后第 8 年回購股權。不過,因能評手續被卡,雙方關系破裂,廠房雖建成,海勃灣城投卻并未入股烏海京運通公司。海勃灣城投以事實上形成代建服務合同法律關系為由,起訴京運通及烏海京運通,追討代建費用。
二是投資入股款。寶馨科技、棒杰股份相關項目都是以當地政府出資入股方式確立合作的,但之后或因注冊資金被抽走占用(如寶馨),或因項目失敗(如棒杰)企業無力回購,地方國資最終選擇了訴諸公堂。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涉訴企業中,寶馨、棒杰是 2022 年才進軍光伏的跨界新軍,愛康雖為光伏老廠卻在前幾年的轉型中失利。愛康和寶馨還都押注了耗資巨大、目前尚不能產業化的異質結、鈣鈦礦技術。他們的抗風險能力不足,是在行業大風浪中最容易翻船的對象,地方政府在招商時的背調、風控明顯是出了問題。
事實上,他們也都在光伏寒冬來臨時最新陷入了困境。愛康已于去年 6 月被終止上市,在此之前的 5 年多時間,愛康合計虧損超過 43 億元。寶馨自 2023 年第二季度開始虧損,至今年上半年,已連虧 9 個季度,虧損額超過 10 億元,而其總資產不過 18 億。棒杰也連續 7 個季度虧損,至今年二季度,合計虧損額也將超過 10 億元。京運通是這幾家企業中狀況最好的,但在 2023 年就有兩個季度出現虧損,至今 8 個季度合計虧損超過 30 億元。
持續的經營困境,使這些企業負債率飆升。目前,除京運通資產負債率(53.4%)在 60% 以下外,其他三家都已超過 80%:愛康到 2024 年年中資產負債率 81.94%;棒杰和寶馨的資產負債率在 2025 年一季度末更是超過 90%。
面對這些債務纏身的起訴對象,地方國資怕是只能不停撓頭了——即使法院裁決贏了,又能實際追回多少錢呢?
光伏招商熱 " 后遺癥 "
地方政府對光伏企業法律訴訟,是出過去數年間光伏招商熱留下的一地雞毛。
為了招引光伏項目,很多地方政府是 " 來者不拒 ",并且還提供代建廠房、國資入股、稅費減免等一系列優惠政策,政府出資額占到項目固定投資比例 50% 以上的比比皆是。由此,也導致了光伏行業在過去幾年體量迅速膨脹,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生態急劇惡化。
具體而言,地方政府的過度招商為行業留下了三大 " 后遺癥 ":
一是過度招商吸引了大量投機者涌入。他們本著 " 空手套白狼 " 的心態講故事、蹭概念,在資本市場割韭菜,最終自己也付出了代價。
以寶馨科技為例,其實控人馬偉善于資本運作。2022 年,馬偉從鈑金制造跨界光伏,宣布了超過 90 億元的項目投資,以 0 基礎入局 HJT 電池組件和鈣鈦礦電池。一系列造勢后,寶馨科技股價從約 3 元 / 股飆漲至 18.49 元 / 股,成了有名的妖股。但 " 雷聲大雨點小 ",跨界兩年,其電池和組件業務一直都沒有起色。2024 年報顯示,光伏電池組件及配套產品板塊的營收占比僅 3.55%。
二是在地方政府的 " 驕縱 " 下,光伏企業 " 任性而為 ",肆意毀約。
因為狼多肉少,這些光伏企業成為各地方政府爭搶的對象,地方政府開出的條件一個比一個優惠,于是,就出現了一家光伏企業同時吊著幾個地方政府討價還價的現象。
即使已簽署的合作協議,能否落地也要看光伏企業的 " 臉色 "。例如,京運通在與烏海關系破裂后,就在 2022 年 8 月公告將原本募投的 " 烏海 10GW 高效單晶硅棒項目 " 變更為新項目 " 樂山 22GW 高效單晶硅棒、切片項目 ",之后南下四川,轉投樂山懷抱了。
三是 " 無論好壞、照單全收 " 的招商,最終導致一些地方政府成 " 接盤俠 ",投資款 " 打水漂 "。
2024 年 5 月,贛州國資旗下贛州市南康區城市建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下稱 " 南康城發 ")與愛康簽署《股權合作協議》,南康城發出資不超過 3.5 億元向贛州愛康光電增資或者受讓控股權。公告還稱,該合作體現了南康建發對愛康未來良好發展前景的高度認可。
然而,僅一個月后,愛康就被終止上市了,后來被爆出愛康債務規模達 76 億元,對外擔保超 137 億元。面對愛康巨大的 " 債務黑洞 ",南康城發瞬間傻眼了,無奈以愛康債務到期無法償還提起了訴訟。
寶馨科技與大禹實業、誠園綠能的糾紛也屬此類。寶馨科技與安徽大禹實業約定合資成立項目公司,大禹實業出資 3 億后,寶馨科技卻未履行出資義務。在與內蒙古誠園綠能的合作中,寶馨科技前期實繳 2.6 億元作為項目公司注冊金,之后卻又將注冊資本金中的 2.5129 億元陸續轉回了寶馨科技賬戶,只留下誠園綠能在風中凌亂……
地方政府苦果難咽
招商熱留下的諸多 " 后遺癥 ",最終都要行業和地方政府來承受。如今,越來越多的二三線光伏企業業績承壓、資金緊張,甚至破產重組,那些曾經真金白銀支持它們擴產的地方政府,成為了買單者。
華夏能源網注意到,7 月 4 日,寶馨與大禹實業的官司一審宣判,寶馨被判返還出資款及財務成本等費用合計 3.32 億元。但眼下寶馨恐怕已無能力支付這筆款項了,到今年一季度末,寶馨科技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僅 1377 萬元。此外,目前寶馨還有 1.43 億元的未決訴訟,涉訴資金超 4.75 億元。寶馨的負債率高達 91.49%,凈資產僅 1.54 億元。
棒杰同樣深陷訴訟泥潭。截至 2025 年 5 月 27 日,公司及子公司連續十二個月內新增尚未披露的訴訟、仲裁事項的涉案金額合計約為 3.93 億元,涉案金額累計達公司 2024 年度經審計歸屬于母公司凈資產的 130.96%。
京運通同樣官司纏身。過去 12 個月,京運通及子公司作為被告的、涉訴金額在 500 萬以上的訴訟、仲裁合計達到 21 起,涉案金額累計達 10.51 億元。自行業洗牌以來,京運通的現金流急劇萎縮,2023 年底其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還是 18.24 億元,到今年一季末僅剩 1.38 億元,不足一年多前的 " 零頭 "。
至于愛康,因無力支付債務,贛州基地已在阿里平臺上架拍賣。一輪已流拍,二輪拍賣則將于 7 月 20 日進行。此外,南康城發近日發出消息,將公開拍賣贛州愛康此前 2.1 億購買的 600MW 異質結電池產線設備,起拍價 1.37 億。
出于能源轉型和發展地方支柱產業的目的,地方政府青睞光伏項目,本無可厚非。但 " 撿到籃子里都是菜 " 的一窩蜂式招商,不僅加劇行業亂象,還使得地方政府自己也成為受害者,這樣的教訓不可謂不深刻。
但是,這樣的招商熱潮不僅沒有停止,依然還在繼續。據媒體統計,截至 5 月底,僅新疆、甘肅、四川、云南、廣西等 5 個省區就發布了 33 個光伏相關的招商引資項目,計劃總投資額達 526 億元。寒冬下的逆行,風險極大,如果把控不好,未來或將又是一個個 " 爛攤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