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鴻蒙,大家現在應該已經對它不陌生了。
目前為止,華為大大小小的手機和平臺都在逐漸過渡到鴻蒙操作系統,尤其是最新的 HarmonyOS 5.0(之前叫 NEXT) 純血鴻蒙,更是不再兼容安卓 App ,走出了一條自己的路。
而在兩個月前,華為曾透露除了手機和平板,過段時間也會讓 PC 搭載鴻蒙操作系統,也就是筆記本電腦之類的。
結果沒想到到了五月份,華子還真就準時把完整版鴻蒙 PC 端上來了。
編輯部的小伙伴對這第一臺鴻蒙操作系統電腦,也是有各種疑問。比如它用起來怎么樣,系統流不流暢,它能用哪些軟件,和 Windows 、Mac 區別是什么等等。。。
首先咱們來簡單過一遍外觀,眼尖的小伙伴可能已經發現了,我們手上這臺鴻蒙 PC 長得特別像華為去年初發布的 Matebook X Pro 典藏版,當時那臺售價過萬的筆記本因為極其的輕薄給我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
乍一看,這次鴻蒙 PC 和市面上的 Windows 以及 Mac 電腦基本沒區別,是一個非常標準的筆電鍵盤布局。快捷鍵基本也繼承了 Windows 的邏輯。
有一說一,這個改動比以前微軟 Windows 電腦的默認鍵盤強,畢竟微軟不讓我們在大陸用 CoPilot 助手,但是小藝你是真的能用上,而且還挺好用的(后面會提)。。。
接下來咱們直接快進到系統體驗環節,整個主界面很簡潔,底部是現在電腦和平板都很常見的 Dock 欄,用起來基本沒什么門檻。狀態通知欄,可以像 Windows 放在右下角,也可以放在右上角,都可以調節。
另外,它有一個類似 Windows 的開始菜單,但軟件欄看著又很像 macOS ,而一些設置界面則來自鴻蒙手機和平板。
雖然在界面上,鴻蒙 PC 和蘋果的感覺更像,但在操作上,鴻蒙 PC 的邏輯更偏向 Windows,比如最大最小化在軟件的右上角,鼠標滾輪的方向等等。
但在設置里,你又會發現這就仿佛是鴻蒙平板的界面。
同時鴻蒙 PC 的動畫也相當絲滑流暢,比如打開應用和收回窗口等,這一點其實倒不意外,因為絲般順滑的體驗已經成為了純血鴻蒙的傳統藝能,把這個體驗搬到 PC 上一點毛病都沒有。
由于托尼也只拿到這臺電腦不到一天的時間,所以在有限時間內簡單試了幾個軟件,首先托尼先要說一下,我們都知道鴻蒙是一次開發多端部署的,這個在我們試用的過程中也看出一些證據來。
比如專業領域的軟件 —— 中望 CAD 個人版,這個軟件之前在華為發布平板的時候就有提到過,短時間內也發布在鴻蒙 PC 上,足以證明同步開發過程并不艱難。
當你把飛書軟件的比例拖到和手機差不多的時候,幾乎就是手機上原生鴻蒙飛書的翻版。。。
而這是不是也就意味著,只要是手機上有的軟件,后續也會很快登陸鴻蒙 PC ?這個答案是一定的。
誒,我估計有人可能要問了,那鴻蒙手機端明明有微信,但是為啥 PC 端并沒有上架微信?
不過,華為的開發保證,PC 微信已經在快馬加鞭做了,這個絕對不會缺席。
至于一些專業 PC 軟件,比如一些大型工程軟件、或者一些 3C 游戲大作,能不能在鴻蒙 PC 上跑起來呢?
這個托尼簡單猜測一下,HarmonyOS 是有一個叫 " 卓易通 " 的虛擬安卓環境包的,那么 PC 上是不是也可以搞一些虛擬環境來跑跑 Windows 應用呢?
不過,這些就都是后話了。
雖然軟件的體驗現在不算豐富,但是對于電腦內置的 AI 助手來說,華子可以說是遙遙領先了。
據我們了解,這次鴻蒙 PC 上搭載的小藝,是華為專門練的一個 7B 本地模型,保證本地數據不走云端。
而且小藝也加入了 DeepSeek 深度思考選項,再結合自家的盤古大模型,即使是類似 " 幫我出一份旅游攻略 " 這種比較復雜的指令,它也能快速生成出來。
在 HarmonyOS 5 中,小藝可以處理一些本地的文件,在 PC 上的小藝也依然可以。
在小藝里,它還多了幾個針對電腦高頻使用的新功能,比如 AI 搜索,AI 翻譯,以及可以記錄會議的小藝慧記。
由于時間有限,目前托尼能和大家講的就這么多了,簡單總結一下,鴻蒙 PC 的 UI 結合了自家鴻蒙、Windows 和 macOS 的各家特長,整體的界面用起來上手難度不高。
其實對于一個剛剛誕生的新系統來說,鴻蒙 PC 算是開了個好頭,它的完成度比我想象中要高,上手簡單,體驗流暢,AI 結合的也不錯。
最大的問題,其實還是如何發展軟件生態,將鴻蒙 PC 的上限發揮出來,畢竟以前的手機端和現在的 PC 端大家側重的也不完全一樣。
現在感覺是輕辦公夠了,但是如果有一些專業性或者游戲性的需求,當前還不是很能滿足。但是鴻蒙的胃口,未來肯定不只是辦公這一個領域。
華為說,19 號 PC 硬件上還有一些新的驚喜帶給大家,到時候我們再繼續關注!
撰文:百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