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雨辰
中鹽化工(600328.SH)半年報披露次日,資本市場選擇用腳投票。
7 月 15 日,中鹽化工的股價早盤跳空低開,尾盤以下跌 3.97% 報收 7.74 元,公司市值跌至 113 億元左右。
7 月 14 日晚間,中鹽化工率先披露 A 股 2025 年首份半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59.98 億元,同比下降 5.76%;實現歸母凈利潤 5271.55 萬元,同比下跌 88.04%。
回溯來看,中鹽化工業績頹勢已現多時。自 2023 年起,公司業績連續兩年下滑:2023 年歸母凈利潤大幅下降 38.24% 至 11.52 億元;2024 年進一步滑坡 56.32%,降至 5.19 億元 。
而這一軌跡,與整個化工板塊走勢高度吻合 —— 2023 年板塊整體歸母凈利潤下降 35.85%,2024 年續降 18.20%。
7 月 15 日,時代周報致電中鹽化工董秘辦,對方表示,近年公司業績下滑主要是受市場環境影響,產品價格下降,實際上公司已將成本控制在全行業領先水平。" 我們的成本可以說已經壓到極限了,至于外部環境影響,大家都得共同承受。"
價格全面下滑,純堿領跌
中鹽化工成立于 1998 年,并于 2000 年在上交所上市。公司注冊地在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是一家以鹽化工為主的生產企業,主營以純堿、燒堿、PVC、糊樹脂、氯化銨為代表的基礎化工產品;以金屬鈉、氯酸鈉、三氯異氰尿酸等為代表的精細化工產品;以水泥、熟料為代表的建材產品。公司實控人為中鹽集團。
2025 年上半年,中鹽化工主營產品銷售價格集體 " 跳水 "。在基礎化工板塊,在基礎化工板塊中,公司純堿價格下降 38.24%、聚氯乙烯價格下降 14.01%、糊樹脂價格下降 10.43%。疊加價格頹勢,上半年公司毛利率僅 10.90%,同比大降 10.54 個百分點,盈利空間被嚴重擠壓。
以純堿為例,下游浮法玻璃、光伏玻璃需求萎縮,供應卻持續增加,行業供過于求矛盾激化,價格承壓下行。
數據顯示,截至 2025 年 7 月,純堿現貨均價約 960 元 / 噸,較年初下降 18%,行業虧損范圍擴大至 70% 以上產能,市場普遍預期反彈動能不足;期貨方面,純堿期貨主力合約從 1545 元 / 噸跌至 1198 元 / 噸,跌幅高達 20.66%。
在此背景下,銷量增長成為中鹽化工上半年業績的唯一亮色。
中鹽化工 2025 年半年報顯示,在純堿產能釋放的推動下,其產品銷量達到了 214.52 萬噸,相較于去年同期的 154.61 萬噸,同比增幅高達 38.75%。此外,糊樹脂銷量也從 2024 年上半年的 9.95 萬噸攀升至 2025 年上半年的 11.16 萬噸。
然而,銷量的增長并未能有效抵消價格下跌帶來的負面影響。中鹽化工在純堿領域的營業收入,從去年上半年的 28.29 億元下降至 26.58 億元,呈現出 " 價跌量升 " 的現象。
光大期貨研報表示,純堿市場近期呈現震蕩走勢。從基本面看,純堿供需格局相對平穩,但需關注下游玻璃行業的開工情況及原料采購節奏。當前市場對純堿的需求支撐主要來自剛需采購,缺乏明顯增長動力。從市場動態來看,純堿期現價差變化較小,顯示市場情緒偏謹慎。
另據隆眾資訊分析師高玲:" 目前,光伏玻璃 2.0mm 單鍍(面板)的價格大約在 10-10.5 元 / 平米,顯著低于企業生產成本,導致虧損較為嚴重。在成本端,天然氣、純堿和焦銻酸鈉的占比相對較高。其中,天然氣價格保持相對穩定,純堿和焦銻酸鈉的價格由于光伏玻璃產能縮減等因素,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堅定 " 押注 " 天然堿
值得一提的是,在業績低谷期,中鹽化工完成了一項戰略布局。7 月 9 日,公司參股公司中鹽(內蒙古)堿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中鹽堿業 ")以 68.09 億元取得國內最大天然堿采礦權,礦權面積達 28.85 平方公里。該礦資源儲量包括天然堿礦物量 14.47 億噸,為國內發現儲量最大的天然堿資源。
然而,這一交易過程較為復雜。中鹽堿業于 2025 年 3 月成立,原本由中鹽化工與中石油太湖(北京)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太湖投資 ")共同設立,旨在獲取內蒙古通遼地區天然堿采礦權,起初太湖投資占股 51%,中鹽化工占股 49% 。6 月 17 日,中鹽堿業成功競得該天然堿采礦權。
然而在競拍成功后,太湖投資擬通過減資方式退出中鹽堿業。后續減資完成后,中鹽化工將持有中鹽堿業 100% 的股權,納入公司合并報表范圍。
7 月 15 日,上述中鹽化工董秘辦工作人員告訴時代周報,太湖投資退出的原因主要是 " 聚焦主業 "。
談及獨立承接 68 億元采礦權,資金上是否有壓力?上述中鹽化工人士回應稱:" 壓力確實存在,但我們決心堅定地推進這項事業,因為天然堿將成為未來純堿行業的主流方向。因此,無論面臨多大的困難,我們都將堅定不移地推進這一項目。"
" 目前整個行業中,眾多企業正陷入現金流虧損的困境,部分企業甚至可能難以維系。然而,一旦行業完成重新布局,我們的優勢必將再次凸顯。我們堅定選擇天然堿,正是基于這樣的戰略考量。" 上述中鹽化工董秘辦工作人員進一步說道。
股價回暖,下半年能否破局?
隨著中鹽化工半年報的發布,A 股半年報披露大幕正式拉開。
截至 7 月 15 日,Wind 化工板塊共計 27 家公司已經發布業績預告,其中,有 15 家企業業績預增,占比超 55%。
其中,從盈利數據看,寶豐能源(600989.SH)以 54.00 億元-59.00 億元的預計凈利潤區間,成為凈利潤規模最大的企業,巨化股份(600160.SH)、三美股份(603379.SH)等也在細分領域表現突出,凈利潤預計均超 10 億元。
在增長幅度上,亞鉀國際(000893.SZ)一騎絕塵,凈利潤變動幅度達 170% - 244% ,預計凈利潤約 7.3 億元到 9.3 億元。永和股份(605020.SH)增幅超 120%。
2025 年上半年,二級市場上不乏出現化工 " 妖股 " 的影子。近三個月,化工指數整體上漲 10.75%,中鹽化工同步漲 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