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30 家車企加碼價格戰;2 月,合資以一口價打響反攻號角;3 月,一起事故將智能駕駛推上風口浪尖;4 月中美關稅戰沖擊供應鏈;5 月,多家集團開啟 " 整合潮 ";6 月,國家緊急出手整治汽車行業 " 無序內卷 "...
一幕幕事件雖不足以總結上半年車市,但可以確定的是,2025 上半年,中國汽車行業又經歷了一次激烈的動蕩。
動蕩之下,各車企銷量表現如何?隨著期中考成績的公布,我們發現大家的目標貌似都定高了 ...
傳統車企方面," 兩超多強 " 的狀況持續,上汽、比亞迪批售量突破 200 萬輛,吉利、一汽、長安、奇瑞均突破百萬以上。
上汽上半年賣了 205.3 萬輛,今年目標是 450 萬輛,完成率 45.6%。" 量 " 和 " 率 " 都十分健康,這也提高了上汽 "60 天賬期大戰 " 中加碼承諾的底氣。
比亞迪去年的目標是 400 萬輛,由于去年超額完成,今年目標提高到了 550 萬輛。上半年,比亞迪賣了 214.6 萬輛,照這樣計算,完成率來到了 39%。
完成率最高的傳統車企是吉利,上調到了 300 萬輛的目標下,半年賣了 140.9 萬輛,進度條到了 47%。其余車企如長安、一汽、上汽完成率均超過 45%,奇瑞、北汽、長城目標尚未透露。
目標定高了的例子,可不少。鴻蒙智行 2025 年目標 100 萬輛,上半年累計銷量 20.4 萬輛,想要完成目標,下半年的月均銷量需要達到夸張的 13.3 萬輛左右。
小鵬或成期中考最大贏家,上半年小鵬汽車銷量為 19.7 萬輛,半年就干了去年一年的活。結合 35 萬輛的目標計算,完成率達到 56%,成為半年考的唯一達標車企。
達標離不開今年較為保守的銷量目標,去年不甚理想的表現,竟救了今年的小鵬。
另一位 " 賣爆 " 的新勢力,非小米汽車莫屬。SU7 交付還沒緩過來,YU7 訂單又爆了,上市一小時訂單 28.9 萬臺。
爆炸性的訂單量由于產能 " 卡脖子 ",并未體現到交付和完成率上面,據稱現在買 SU7 還要等上 40 周,而 YU7 更甚,普通版甚至需要等待 53-56 周。產能拖累下,小米汽車上半年僅售出 15 萬輛,完成率達到 43%。
鑒于 YU7 剛開始交付幾天,小米的發力點會在下半年。
雖說如此,但小米的完成率還是榜單上不少新勢力夢寐以求的表現,包括阿維塔、蔚來在內的半數新勢力,完成率竟不到 3 成。
僅用了 6 個月,今年的汽車市場就已經創下了不少記錄,新能源車累計零售 546.8 萬輛,首次突破 500 萬,滲透率突破 50.1%。
完成率的考核權當參考,因為 " 時間過半、任務過半 " 的基準線并不甚科學。
上半年假期多,還有春節的存在,歷史告訴我們上半年完成率不足 50% 不需要太擔心。正所謂金九銀十,下半年,才是中國汽車市場正式開啟沖鋒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