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至 6 月,市場交易價格持續走低,行業悲觀情緒不斷滋長,漲價期間打破自律公約和行業呼吁冒頭催長的產能變得尷尬,甚至成為負擔,一些違規亂象如今看起來已成為 " 黑歷史 ",形勢變換兜轉一輪,產業鏈各環節想必也會愈發意識到,行業目前最需要的,仍是打破 " 內卷式 " 競爭怪圈,合力扭轉下行周期。
硅料:市場價格持續走低,龍頭 " 收儲 " 箭在弦上
硅料方面,根據新能源研究機構 InfoLink Consulting 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截至 7 月 2 日,致密料交易均價約 35 元 /kg,單月下跌 2.7%,較去年末今年初水平跌超 10%,相較去年初水平已下降 46.2%。
此外,4 月即出現降價苗頭的顆粒硅,6 月同比又下降了 1.5%,連續三個月走弱,價格降至 34 元 /kg,較去年末今年初下跌 5.6%,對比去年初降幅達到 42.3%。
硅料減產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破除 " 內卷 " 的必要措施,但目前進展似乎不佳,也因此,從 5 月起即傳出消息,稱硅料 " 六巨頭 "(通威股份、協鑫科技、大全能源、新特能源、東方希望、亞洲硅業)擬通過成立專項基金對存量硅料產能 " 收儲 " 等方式推動行業 " 大整合 ",實現產能出清。6 月 11 日,協鑫科技聯席 CEO 蘭天石對媒體確認了相關方案確實存在,并表示目前頭部企業已在密切溝通,部分龍頭已達成一致并啟動與小廠商的談判,后續將在主管部門的指導下繼續推動。有業內人士認為龍頭企業公開發聲意味著整合一事已有一些實質性進展。不過,相關方案需要數百億資金,涉及諸多企業實體,全面鋪開實施可能仍有不少難點需要克服。
硅片:供需再次逆轉,價格應聲走弱
硅片方面,根據 InfoLink 的最新統計數據,N 型 182-183.75mm 尺寸硅片目前交易均價為 0.88 元 / 片,單月下跌 7.4%,較去年末今年初水平低 16.2%,與去年同期相比跌去 20%,相較去年初水平降了 58%。
182*210mm 尺寸 N 型硅片目前交易均價 1.01 元 / 片,單月下跌 8.2%,眼看就要跌破 1 元線,較去年同期水平低 25.2%。
N 型 210mm 硅片交易均價 1.2 元 / 片,單月跌幅擴大至 7.7%,較去年末今年初水平低 14.3%,對比 2024 年初降幅高達 62.5%。
好消息可能是,硅片廠商降本、減產的動作較為積極,6 月開工率已整體下降。硅業分會預測稱,在供應減少和成本支撐下,硅片價格再度大幅下跌的概率相對較低。
電池片:市場持續下行,七月壓力加劇
電池片方面,截至 7 月 2 日,N 型 182-183.75mm TOPCon 電池片交易均價單月下跌 8%,跌至 0.23 元 /W,年內下降 17.9%,與去年同期相比低 23.3%,相較 2024 年初降幅達到 51.1%。
N 型 182*210mm TOPCon 電池交易均價 0.245 元 /W,單月跌幅擴大至 7.6%,年內價格變化也由平轉降,與去年同期相比已跌去 18.3%。
N 型 210mm TOPCon 電池片目前交易均價 0.45 元 /W,單月大跌 9.3%,較去年末今年初水平下降了 14%。
組件:龍頭漲價嘗試落空,維護市場前路多艱
組件方面,截至 7 月 2 日,TOPCon 組件交易均價仍為 0.68 元 /W,與 5 月末價格基本持平,年內降幅仍為 4.2%,較去年同期水平低 22.7%。
HJT 組件方面,7 月初的交易均價較 6 月初又下降了 1.2%,降至 0.83 元 /W,年內價格下降了 4.6%,較去年同期水平低 20.1%,與去年初相比降幅達到 32.5%。
此外,BC 組件今年以來的市場表現可觀,各機構也開始將其價格納入常規統計之中,根據 InfoLink 的數據,集中式項目目前 BC 組件主流產品交易均價為 0.78 元 /W,工商業分布式項目約 0.8 元 /W,價格走勢相對穩定。
高盛也在近期發布的研報中將光伏行業產能出清的拐點預期延后至 2026 年下半年,但這也不代表著熬過這一年就能迎來春天。實際上,從 2023 年下半年開始,行業就在討論價格拐點、出清拐點,主流的預測時間點從 2024 年下半年延至 2025 年初、2025 年下半年,目前又有大幅推遲的跡象,而且,所謂 " 拐點 ",靠的終非天時,而是人力,如果行業一有風吹草動、形勢變化,就引起又一波的無序競爭、一擁而上,那么即使迎來拐點,也未必是向上的。終究,只有打破 " 內卷 " 的困局,才能突破當前的桎梏。
近期,刊登于 6 月 29 日《人民日報》頭版的《在破除 " 內卷式 " 競爭中實現高質量發展》引起廣泛關注,該文以 " 光伏組件低至每瓦六毛多…… " 開篇,描寫 " 內卷 " 之下," 競爭失去節制,市場機制受到扭曲,給高質量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 的現象,分析破除 " 內卷 " 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時剖析了光伏行業出現的地方保護主義和盲目招商、高標準市場體系及經營主體退出機制不健全、產品質量監管不到位等問題,給出深化改革、破除市場準入壁壘、持續擴大需求、加強依法整治、強化標準引領、著力轉型升級等破局之道。
7 月 1 日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也強調 " 依法依規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引導企業提升產品品質,推動落后產能有序退出 "。
近期也有報道指出,國家有關部門高度關注光伏行業的自律、反 " 內卷 " 問題,相關舉措和進展也關系到 2025 年國家綜合整治 " 內卷式 " 競爭相關精神、部署的落實。6 月上旬 SNEC 展會上,多家企業將技術創新放在 C 位,呼吁以 " 新 " 破 " 卷 ";6 月中旬,連接決策層與企業端、聚合行業聲音的中國光伏行業協會(CPIA)召開了以 " 限產保價 " 為核心議題的行業會議,提出在三季度進一步升級減產措施,維護市場價格穩定,并嚴控低于成本價投標、" 以次充好 " 擾亂市場等違規行為。
上半年的瘋狂與踟躇已然告一段落,未來一段時間,光伏行業必定要回到反 " 內卷 " 的主路上來。(本文首發于鈦媒體 APP,作者|胡珈萌,編輯|蔡鵬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