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裝甲寄居蟹 Author 裝甲寄居蟹
俄羅斯海軍自 " 庫茲涅佐夫 " 號受損之后,基本上就告別了有航母的海軍,至少到今天," 庫 " 艦修理完成的進度還遙遙無期。實際上當年為印度改裝 " 維克拉馬蒂亞 " 號航母實際上算是一個改建工程,其技術難度絕非從零開始建造一艘新航母可比擬的,這也就導致了俄羅斯造船工業實際上依然沒有能力建造航母,所以在軍工發展問題上美軍是 PPT 多,那么俄羅斯就是模型多。其實俄海軍也心知肚明,大家不會真的以為俄羅斯最初要購買 " 西北風 " 級兩棲攻擊艦真的是為了立體登陸作戰吧。當然后來因為政治原因項目未能落地,俄羅斯海軍依然只有 1 艘大甲板航空作戰艦艇。后來又爆出俄海軍自己設計多型兩棲攻擊艦,甚至還去進行了考古式科研,最終落實的也就是 23900 型,實際上就是 " 西北風 " 級的俄國改進版。筆者一直想寫一篇分析該艦的文章,資料都找了一年了,還是那些,從衛星照片看,整個計劃推進極度緩慢,分段船體的艦底部分都還沒有完成。
不過從論壇上能看到俄羅斯軍迷對現狀是痛心疾首,有斥責相關人員無能的,有慨嘆現狀的,有分析原因的,有考古的,有提供技術方案和貨架產品(設計)的,當然也有提出解決辦法的,這和我們國家的軍事論壇上也差不多。這些解決方案中,有個別很有意思的,筆者拿來和諸位分享。
23900 型兩攻模型艦首
首先是一位俄國網友設計的航空母艦。這位網友設計了一艘輕型航母,其特點是該航母的并不是通過斜角甲板實現戰機降落,而是在一個較短的艦體中后在中部設置阻攔索,起飛則使用一個可升降的滑躍甲板。其構想是這樣的,艦體布局類似于美國 " 制海艦 " 方案或者說類似于西班牙 " 阿斯圖里亞斯親王 " 號那樣采用艦尾升降機和中部升降機,用于升降艦載機,起飛時揚起滑躍甲板,成為一艘滑越式輕型航母,降落時將滑躍甲板放下,整個飛行甲板作為降落甲板使用。航母備變時尾部升降機停放兩架艦載戰斗機,他畫的是蘇 -33,但是明顯使用米格 -29K 更合適,飛行甲板前部 2 架,上層建筑前后可各停放一架艦載直升機。機庫內最大可停放 13 架蘇 -33、20 架直升機。也就是該艦最大載載機量為 17 架蘇 -33 和 22 架直升機。當然后來這位網友又給出了新版本,擴大了艦島前部的甲板停機區,可搭載 3 架米 -26 重型直升機,在此情況下,機庫內少帶 3 架蘇 -33。
筆者不想談這個方案是否可行,如果可行的話也就不會在論壇上放了。但是有趣的是采用這樣結構的航母無法實現起降同步時進行,不過俄羅斯網友也給出了王炸的解釋:" 戴高樂 " 號航母也無法實現起降互不干擾,這倒是事實,戴高樂號起飛區實際上深入降落區一部分。但是這種回答倒是反映出了俄羅斯軍迷的心態。
第二個就是一位網友搬出來的機電彈射器。之所以不叫電磁彈射器,主要是因為它的原理實在是有點匪夷所思。關鍵是這個設備是俄羅斯克雷洛夫國家研究中心設計的,專利號為 RU 2712407。
" 本發明為艦載機彈射器。該系統有一個彈射滑塊,彈射滑塊通過絞索連接到前部牽引絞車,絞車連接一個多繞組電機。此外還鏈接牽引變頻器、電池組和可逆整流器。后制動絞車位于待起飛位置??赡孀冾l器的整流器輸入端接交流母線,變頻器的輸出端接電機的繞組,其軸接在滾筒的公共軸和回程制動絞車的機電控制制動裝置上,滾筒電纜連接到小車的后部。本發明提供了重型飛機短距起飛需要的額外能量,并提高了能源和容量資源的效率 "。
其實這就是個絞車拉著一個滑塊,滑塊掛著飛機,然后絞車快速纏繞把飛機彈出去。不過設計師寫了一段很有意思的話,說如果像蘇 -33 這種飛機因為推重比大可能不需要這種設備,但是一些推重比小的飛機或者無人機,是需要的。
其實不難看出,這些設計對于 4 萬噸以上的航母沒啥卵用,但是管中窺豹,俄羅斯海軍技術部門和造船工業實際上根本就無法提供真正實用的航母子系統甚至單個設備,連一艘航母維修和兩棲攻擊艦建造就這么費勁的俄羅斯,在新航母建造問題上要走了路恐怕都不是很長這個詞能涵蓋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