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商學院 作者:陳麗娜
5 月 13 日,北交所迎來鈦合金領域的 " 小巨人 "。
據江蘇天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 " 天工股份 ")公告,其將于 2025 年 5 月 13 日正式在北交所掛牌上市。天工股份的發行價為 3.94 元 / 股,發行市盈率 14.98 倍。
值得一提的是,天工股份對應的 2024 年扣非歸母凈利潤攤薄后的市盈率為 14.98 倍;假設全額行使超額配售選擇權時,天工股份對應的 2024 年扣非歸母凈利潤攤薄后市盈率為 15.19 倍,均低于所屬行業最近一個月平均靜態市盈率。天工股份的低估值與消費電子、3D 打印領域的稀缺性布局,或構成顯著的投資吸引力。
而這家鈦合金小巨人,自 2022 年第四季度以來,業績呈現爆發式增長。華源證券北交所研究團隊指出,天工股份的戰略配售機構由中信、國泰海通、中金三家券商領銜,鎖定期為 18 個月,機構對其認可度或較高。
戰略前瞻押中高端產品市場,三年營收復合增長率達 44.62%
資料顯示,天工股份主要從事鈦及鈦合金材料的研發、生產與銷售,是國家級專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業。具體而言,天工股份將原材料海綿鈦與其他金屬元素通過配比、熔煉、鍛造及各種精加工工序后,制作成能最大程度發揮鈦及鈦合金材料技術性能的產品。
借由以上主營業務,2024 年,天工股份實現營業收入 8.01 億元,相比 2022 年 3.83 億元的營收規模成長明顯。2022 年至 2024 年,其歸母凈利潤分別為 0.7 億元、1.7 億元、1.72 億元,保持持續增長。
業績增長的背后,體現的則是天工股份產品在行業中競爭力。從技術含量來看,天工股份的鈦合金產品與市面上理解的粗加工鈦合金產品不同,其以高端的板材、管材及線材產品為開發方向,著眼于產品結構的優化,向鈦及鈦合金新材料高端產品市場穩步邁進。目前,天工股份的鈦及鈦合金產品已從粗加工逐步向精加工、深加工轉型,技術含金量較高。
在招股書中,天工股份透露,2023 年,經江蘇省工信廳、科技廳等部門認定,天工股份技術中心為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其還與南京工業大學聯合成立的江蘇省鈦及鈦合金新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獲得了江蘇省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認定。
在產品創新方面,天工股份稱,其經過多年布局和投入,成功研發出符合下游客戶要求的各類消費電子用鈦材,并率先應用于多家消費電子市場主導品牌的高端機型;其中某主力型號產品與同行業公司同類產品的性能指標對比成績優異。
據天工股份披露的數據,其主力型號產品卷重可達 150kg 以上,屬于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示范指導目錄》(2021 年版和 2024 年版)中列示的 " 大單重鈦合金盤圓絲材:規格 φ 3~15mm,單卷重量≥ 100kg,退火態:抗拉強度≥ 920Mpa,延伸率≥ 14%,斷面收縮率≥ 40%。"
而當前,我國高端鈦材產品產能不足、供不應求。而鈦及鈦合金行業對于新進入者,具有一定的技術壁壘。鈦及鈦合金對產品質量的穩定性、配料、熔煉、鍛造及壓延加工的技術要求相對較高。
2022 年下半年開始,天工股份戰略調增用于消費電子領域的高附加值鈦及鈦合金線材的生產規模。由于國內鈦及鈦合金行業發展處于成長期、成熟期,大多數客戶均存在 " 先入為主 " 的觀念,早先占領市場的鈦材加工企業具備強有力的市場先發優勢,新進者取得下游客戶的信任需要經營更長時間,需要投入的成本比先進入者更多,這往往也給新進入企業構成一定的進入壁壘。
2023 年來,天工股份逐步取得多位行業頭部客戶的認可,合作趨于穩定。隨著與客戶合作規模的擴大,天工股份的產能利用率也由 2022 年的 71.84% 提升至 87.80%。這也間接推動了天工股份 2023 年、2024 年營收相較 2022 年大幅提升。
消費電子領域市場空間攀升,未來業績受益頗豐
過去,鈦材料行業的發展潛力一直被低估,無論從產品性能還是應用領域上,鈦材料都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研究表明,金屬鈦具有優秀的耐腐蝕性和力學性能,因此被廣泛應用于諸多場景。其中,因為鈦可以代替不銹鋼作為耐腐蝕材料,延長設備使用年限、降低成本、防止污染和提高生產率,在化工裝備更新改造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隨著技術的日臻成熟和完善,國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以及產業轉型升級,鈦及鈦合金材料逐漸進入民用市場。由鈦及鈦合金板、棒、管、線等加工材和多種金屬復合材制成的鈦產品,正在消費電子、3D 打印、生物醫療等領域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
天工股份的產品便是以板材、管材、線材等形式應用于化工、消費電子等領域。此外,天工股份還在積極開拓 3D 打印領域的鈦合金線材等新興市場。
近年來,我國鈦加工材產量及銷量保持穩定增長。2015 年中國鈦加工材產量為 4.86 萬噸,2023 年增長至 15.91 萬噸,年均復合增長率達 15.97%。與此同時,中國海綿鈦產量也從 2015 年的 6.20 萬噸增長至 2023 年的 21.80 萬噸,復合增長率為 14.99%,增速超過全球海綿鈦產量增速。良好的市場空間為天工股份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基礎。
在眾多下游應用領域中,天工股份的收入和利潤主要來自消費電子領域的客戶。其中 2023 年和 2024 年,天工股份來自消費電子領域的收入占比分別為 83% 和 72%,消費電子領域的發展情況對天工股份至關重要。
首先來看市場基本面,根據 Statista 數據,2022 年我國消費電子市場規模為 2255.02 億美元,預計 2028 年將增長至 2550.16 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為 2.07%,消費電子市場整體前景向好。
而在消費電子細分的應用領域,鈦材料正成為流行趨勢。這得益于蘋果公司 2023 年 9 月發布了鈦合金中框手機 iPhone 15 Pro/Pro Max,之后三星、小米、華為等其他知名消費電子品牌紛紛跟進。
例如,三星于 2024 年 1 月發布的旗艦機型 S24 Ultra 也采用了鈦材邊框;而蘋果公司在 2024 年 9 月發布的 iPhone 16 Pro/Pro Max 繼續采用鈦材邊框,并升級提供了 4 種配色,進一步豐富了鈦材手機的選擇。
2024 年 9 月,蘋果公司發布的 Apple Watch Series 10 轉向鈦材表殼而棄用了之前的不銹鋼表殼。蘋果公司對此表示 " 由于鈦金屬超凡的強度重量比,比 Series9 不銹鋼表殼款輕了大約 20%"。從材料的選擇趨勢可見,采用鈦材儼然成為消費電子行業的潮流。
基于采用鈦材的高端智能手機的良好銷售情況,以及未來高端智能手機的銷售增長預期,并考慮各大消費電子品牌對使用鈦材的積極跟進,未來鈦材或將廣泛用于可穿戴設備、平板、筆記本電腦等其他消費電子產品,消費電子領域使用鈦材具有持續性。
而天工股份作為具有先發優勢的主要鈦材供應商之一,經過多年布局和投入,成功研發出符合下游客戶要求的各類消費電子用鈦材,并率先應用于多家消費電子市場主導品牌的高端機型,其業績將從中受益。
總產能提升明顯,募資擴產后成長空間進一步釋放
據悉,在客戶訂單方面,天工股份開發的高性能鈦合金材料已進入全球知名品牌的供應鏈,應用于高端機型的輕量化結構件,其 2024 年新增訂單顯著增長。在航空航天領域,天工股份已通過耐高溫輕質鈦合金體系認證,成功應用于高精尖裝備。
天工股份在 3D 打印領域推出的高抗沖擊低成本鈦合金絲材,還填補了國內市場空白,成功進入增材制造供應鏈,2024 年相關收入占比快速提升。
天工股份表示,一直以來其密切關注和洞察鈦材在民用市場的應用,特別是在消費電子領域,若干年前即投入成本提前布局該領域的客戶培養、研發和技術積累。
總的來說,在與客戶的持續穩定合作中,2022 年至 2024 年,天工股份鈦及鈦合金材料的產銷量不斷增長。天工股份現有的生產場地、生產設備已難以滿足生產規模繼續擴大的需要。
而值得關注的是,中國鈦材行業正迎來結構性升級的黃金窗口期,發展機遇對于行業內的企業而言至關重要。
根據國家發布的《新材料產業發展指南》及 " 十四五 " 規劃,我國將高品質鈦合金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支持其在高端裝備、增材制造及民用領域的應用。與此同時,2023 年,工信部發布《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示范指導目錄》,明確鼓勵鈦合金在消費電子與 3D 打印領域的推廣。
上述政策為鈦材料領域內的企業提供了黃金窗口期。本次 IPO,天工股份計劃募資 4 億元,將全部投向《年產 3000 噸高端鈦及鈦合金棒、絲材生產線建設項目》。
據悉,該項目通過新建生產廠房,并購置相關生產設備和智能化軟件,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擴大天工股份高端鈦及鈦合金產品的生產規模,以滿足快速增長的消費電子、3D 打印、醫療器械等高端市場應用需求,并借此擴大天工股份的市場份額。天工股份通過技術創新與市場開拓,將形成了消費電子與航空航天領域的雙核驅動模式。未來,借助登陸資本市場后的優勢,其發展潛力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