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O 科技消息】據 CNMO 了解,清華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系主任劉嘉教授近日與騰訊科技圍繞人類價值的重估、不可替代的能力,以及與 AI 共生的新路徑展開探討。在談到經典的 "AI 替代 " 問題時,劉嘉表示,大模型本身就是 " 知識密集體 ",最先被替代的必然是白領。
劉嘉預測,能送外賣的機器人大概三五年內就會出現,不會更久。甚至像戰場上的機器人戰士、養老機器人、施工機器人、下水道機器人,也會在三五年內出現。 他表示,現在我們還看不到機器人滿街走動,是因為它們還比較 " 弱智 "。但你回頭看看,十年前誰會天天帶智能手機出門?那時候你不帶手機也沒事。現在出門不帶手機,簡直像少了半條命。 所以技術進步比我們想象得快得多,甚至每天都在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只是我們沒意識到。
因此,劉嘉認為,大模型本身就是 " 知識密集體 ",最先被替代的必然是白領,尤其是知識密集型崗位。下一步就是大模型和機器人結合,進入 " 具身智能 " 時代。這條路走通需要解決兩個問題:1、感知能力:也就是多模態感知。 2、行動能力:即機器人動作控制。
劉嘉還表示,我們這個時代會淘汰的,不是不會用 AI 的人,而是不用 AI 的人。他介紹稱,自己在清華的課上鼓勵所有人使用 AI,寫論文、查資料、構思框架都可以用 AI。他強調,自己不怕孩子用 AI 寫作文。他們可以用 AI 寫,但最終真正能打動人、能觸及人性的東西,還得靠孩子自己去思考、去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