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5 月份,在美國開展業務的 6 家日本主要汽車制造商的總出口量達 274,806 輛。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道,今年 5 月份,盡管面臨美國對汽車和汽車零部件加征關稅的挑戰,日本汽車出口量和產量依然保持強勁勢頭,其中豐田汽車公司更是創下了月度交付量的新紀錄。然而,陷入困境的日產汽車公司對北美地區的出口量卻大幅下滑。
2026 年款 bZ;圖片來源:豐田汽車
整體來看,今年 5 月份,在美國開展業務的 6 家日本主要汽車制造商的總出口量達到了 274,806 輛,同比增長 3%;且今年前 5 個月這些日本車企的出口量也同比增長了 3%,達到 150 萬輛;其中,日本出口至北美市場的汽車數量依然穩健,部分原因是美國消費者在汽車制造商漲價以抵消關稅成本之前提前購車。
這一堅挺的表現對于豐田汽車公司和本田汽車公司等汽車制造商來說無疑是一線生機,尤其是在日美貿易談判未能取得實質性進展的背景下。不過,對于馬自達汽車公司、斯巴魯公司和三菱汽車公司等規模較小的日本車企,6 月 26 日發布的月度產銷量數據顯示,因這些車企的全球銷量中出口占比更高,他們的業績表現喜憂參半。同時,由于日產汽車公司正經歷旨在削減全球產能的激進重組,其今年 5 月份的出口量、產量和全球銷量均出現下滑。
豐田汽車公司 5 月出口量與銷量繼續領跑
就具體車企而言,今年 5 月份,豐田汽車公司的出口量同比增長 10% 至 142,501 輛,其中出口至北美的數量同比增長 31% 至 49,922 輛;豐田汽車公司的全球銷量也因混合動力車型的強勁需求而同比增長 7.5% 至 955,532 輛,其中包括即將迎來全面改款的 RAV4 跨界車,這是豐田汽車公司連續第五個月實現全球銷量同比增長。
作為出口量較低的日本車企之一,本田汽車公司今年 5 月份的出口量同比激增 64% 至 10,875 輛,其中出口至北美地區的汽車數量從去年同期的 62 輛猛增至 3,262 輛;值得注意的是,約有 2,900 輛出口至美國,而去年同期這一數量僅為 12 輛。
斯巴魯公司和三菱汽車公司今年 5 月份的汽車出口量也有所增長,不過這兩家公司均未公布出口至北美地區的具體數據。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尚未在美國進行本地化生產的三菱汽車公司 5 月的汽車出口量同比增長了 11%。
相比之下,日產汽車公司今年 5 月份的表現則令人失望:出口量同比下滑 30%,其中出口至北美地區的數量同比大跌 42%;全球產量同比下降 17%,其中日本本土產量同比減少 17%,海外工廠產量同比下降 16%;全球銷量也同比下滑 6% 至 256,159 輛。
從整體來看,6 家日本汽車制造商的全球產量呈現下降態勢。今年 5 月份,這 6 家日本車企的全球工廠總產量同比微降 3.5% 至 167 萬輛,不過減產主要發生在海外,日本本土工廠仍保持運轉;據悉,這 6 家日本車企的本土產量僅同比微降 0.5%,而海外工廠的產量則同比下降 4.8%;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本田汽車公司和馬自達汽車公司也加入了日產汽車公司的行列,削減了日本本土產量,本田汽車公司的本土產量同比下降 3.5% 至 49,348 輛,而馬自達汽車公司的本土產量則同比下降 8.8% 至 50,620 輛。
日本汽車制造商面臨 110 億美元關稅成本重壓
面對特朗普關稅,日本汽車制造商仍在苦苦思索應對之策。在今年 5 月份發布的最新財報中,日本車企警告稱,由于關稅影響,未來一年的利潤將至少受到總計 110 億美元的沖擊。
日本汽車行業是該國國民經濟的支柱,在國內雇傭約 550 萬人。然而,日本作為汽車出口國的威脅性已逐年減弱。隨著日本車企在北美推進本土化生產,他們對美國的出口量持續下滑。2006 年,日本向美國出口了約 230 萬輛汽車,但到 2023 年,這一數字已降至 150 萬輛。
盡管如此,日本國內經濟對外部貿易沖擊極為敏感。汽車出口占日本對美國總出口量的約 30%。日本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自 1982 年本田汽車公司成為首家在美國建廠的日本車企以來,日系車企在美國的累計投資額已達到約 6,640 億美元。
如今,日本汽車制造商在美國的年產量已達約 330 萬輛,較 1990 年的 150 萬輛實現大幅躍升。據日本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日本汽車制造商在美國的直接雇傭員工達 11 萬人,較 1990 年增長超兩倍;同時間接帶動了美國 220 萬個就業崗位。
另外,6 月 18 日發布的官方貿易數據顯示,今年 5 月份,從日本出口到美國的汽車價值同比下降了 24.7%,盡管出口至美國的汽車數量僅同比下降了 3.9%。這些數據表明,日本汽車制造商在特朗普關稅實施前降低了汽車價格,以自行消化關稅成本,而不是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然而,這種策略對于大部分企業都無法長期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