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海克財經,作者 | 范東成
受 " 國補 " 影響,家電市場整體保持增長態勢。
據調研機構奧維云網近日發布的《2025Q1 家電市場總結》,2025 年第一季度,國內家電市場零售總額達 1798 億元,同比增長 2.1%;各家電品類階段性特征不一,清潔電器零售額以 32% 的同比漲幅領跑,洗護、電視機、環境電器、廚衛等品類零售額同比有 2%-5% 小幅增長,空調、冰箱等略微下滑。
其中電視品類的佼佼者 TCL 頗值一提。
調研機構洛圖科技數據顯示,2025 年第一季度,國內電視市場整機出貨總量為 884 萬臺,前八大主力品牌即 TCL、海信、小米、創維、長虹、海爾、康佳、華為及其子品牌的出貨量占出貨總量的 96%,其中 TCL 系品牌出貨量超過 200 萬臺,位居第一。
創立于 1981 年的 TCL 曾銷售過通訊設備,20 世紀 90 年代就進軍電視市場,并逐步拓展至其他家電品類,后又切入半導體、光伏領域,形成了涉及上下游的龐大全球化制造業集團。
在此前的 AWE 2025 即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CES 2025 即全球消費電子展上,TCL 均憑借 AI 產品有較亮眼表現。更早的 2024 TCL 全球技術創新大會直接以 "AI · 顯見未來 " 為主題,聚焦 AI 應用、智能終端等領域,包括 TCL 全領域全場景的 AI 應用解決方案。
自 ChatGPT 引發全球 AI 熱潮,AI 落地已成為重要課題。中國家電行業亦加速擁抱 AI 技術,如 TCL 伏羲大模型、海信星海大模型、海爾 HomeGPT 大模型及美的美言大模型等。DeepSeek 走紅后,各大玩家紛紛接入,爭相推進家電智能化。
就現狀而言,AI 顯然還無法成為用戶購買家電的決定性因素。無論是 TCL 抑或其他玩家,想要憑借 AI 形成差異化優勢,還有漫長的用戶需求洞察與技術積累之路要走。
以電視為主
從出貨量看,TCL 的成績頗為突出。
據 TCL 電子 4 月 27 日發布的數據,2025 年第一季度,TCL 全球電視出貨量達 651 萬臺,同比增長 11.4%;加之中高端產品占比提升,帶動電視銷售額同比增長 22.3%。
需要說明的是,TCL 集團包括 TCL 科技和 TCL 實業兩大主體,TCL 科技聚焦半導體顯示、新能源光伏等業務,涵蓋 TCL 華星、TCL 中環等公司;TCL 實業以家電業務為主,涵蓋 TCL 電子、TCL 智家等公司。
而 TCL 電視業務主要歸于 1999 年在港交所上市的 TCL 電子。財報顯示,TCL 電子 2024 年全年營收 993.22 億港元,同比增長 25.7%;其中銷售電視的顯示業務收入 694.4 億港元,占總營收的 69.9%;提供多屏即時互動和全場景智慧感知的互聯網業務收入 26.27 億港元,占比 2.6%;包含全品類營銷、智能連接及智能家居的創新業務收入 270.09 億港元,占比 27.2%;其他業務收入 2.46 億港元,占比 0.3%。
換算成人民幣,TCL 電子的電視業務 2024 年銷售額約合 651 億元。
與電視相比,TCL 其他家電業務體量較小。據財報,TCL 智家 2024 年全年營收 183.61 億元,同比增長 20.96%;其中冰箱、冷柜業務收入 155.13 億元,占總營收的 84.49%;洗衣機業務收入 27.01 億元,占比 14.71%;其他業務收入 1.47 億元,占比 0.8%。
高端加大屏化策略及 Mini LED 技術積累使 TCL 電視頗受市場青睞。
財報顯示,TCL 電子顯示業務中的大尺寸顯示業務 2024 年收入為 601.08 億港元,同比增長 23.6%;2024 年,其 65 吋及以上電視全球出貨量同比增長 21.3%,75 吋及以上電視全球出貨量同比增長 39.8%,電視出貨的平均尺寸從 51.1 吋提升至 52.4 吋,且中高端產品 Mini LED 電視出貨量同比增長 194.5%。
在 CES 2025 上,TCL 還憑借 QD-Mini LED TV X11K 獲得 "Mini LED 顯示技術創新獎 "。該產品搭載了 14000 級控光分區和 6500 nits 峰值亮度,還使用了減少光暈的全域光暈控制技術。電視背光分區越多,局部調光越精細,對比度和還原度自然更高。nits 則是亮度單位,數值越高,畫面越亮,表現力也就越好。
此外,TCL 具備產業鏈資源優勢。TCL 華星本身是全球第二大電視面板制造商,TCL 又于 2024 年 9 月收購 LG Display 廣州工廠,進一步擴大了 LCD 面板的供應能力。太平洋證券 2025 年 4 月發布的一份研報提及,TCL 華星能在面板產能上為 TCL 電子提供有力支持,TCL 體系的垂直一體化布局還可以幫助 TCL 電子平滑面板價格波動的影響,使其具備更強的穩定性和成本優勢。
相較于制造技術的發展,AI 與 TCL 電視的化學反應來得較緩。
AI 畫質芯片即是一例。據海克財經了解,三星早在 2024 年 3 月就將升級后的 NQ4 AI Gen2 芯片應用到三星 Neo QLED 4K 電視等產品中,以 20 個 AI 神經元網絡來實現音畫增強,甚至可以將部分低分辨率內容提升至接近 4K 的水準;海信則于 2024 年年底將自主研發的 AI 畫質芯片應用到 U8 等系列產品中,并官宣其為 " 國產電視唯一自研畫質芯片 ",具備 AI 對象智能感知、AI 超感景深增強等能力。
而 TCL 將自主研發的 Mini LED 畫質增強芯片 TSR 獨立畫質芯片升級為 TSR AI 畫質芯片,并應用到第四代液晶電視 Q10L 系列產品中,已經是 2025 年 3 月的事了。
在智能電視交互方面,TCL 還較為重視成本。TCL 科技 CTO 閆曉林曾公開提及,模型經過壓縮,交互成本會很便宜,在性能基本不變的情況下,TCL 智能電視可以進行無限次交互,單次成本控制在幾毛錢,可以給消費者提供既便宜又好用的體驗。
加碼多元化
TCL 對 AI 的重視毋庸置疑。
在 2024 年 TCL 全球技術創新大會上,TCL 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表示,當前大模型、生成式 AI 等技術在眾多領域應用不斷拓展,盡管技術與商業模式尚未完全成熟,但未來 3-5 年,AI 在部分領域里有爆發的機會。
該活動中,TCL 發布了各項不同領域的 AI 成果,比如 AI 工業應用方面將與智譜 AI 合作的星智 X-Intelligence 更新至 2.0 版本,智能交互方面推出小 T 中控大模型,還展示了類似于谷歌 NotebookLM 功能的 AI 播客應用,能夠將各種語言的網頁轉換成為 AI 播客。官宣數據顯示,2024 年 TCL 通過 AI 應用創造的經濟效益達 5.4 億元。
這些對 AI 的投入在具體產品上可見一斑。
TCL 的白電業務,即空調、冰箱、洗衣機等家電,相比以電視為主的黑電起步更晚。2023 年,已被 TCL 收購的奧馬冰箱才全資并購 TCL 合肥家電,將合肥家電冰箱、洗衣機等業務與奧馬冰箱的冰箱、冰柜等業務合并。2024 年 4 月,該公司更名為 TCL 智家。而成立于 20 世紀 90 年代末的 TCL 空調事業部歸屬于 TCL 實業,獨立于 TCL 電子、TCL 智家之外。官方數據顯示,TCL 空調 2024 年上半年營收 199.3 億元。
智能化已是 TCL 白電的重要賣點。以 TCL 空調旗艦小藍翼 C7 為例,該產品使用的是融合 DeepSeek 的 TCL 自研伏羲大模型,具備深度語義理解能力,能識別粵語、四川話、河南話等方言,還能夠理解 " 我有點冷 " 等模糊指令。基于大模型,該產品還擁有 AI 睡眠和 AI 省電功能。所謂 AI 睡眠,即空調可以檢測用戶在睡眠過程中的細微體動,比如翻身次數來進行智能調溫、變換風速。AI 省電則是依靠節能算法,官宣最高可以節約 40% 效能。
還有同樣主打 AI 的 TCL AI 超級筒洗烘一體機 T7R Pro,號稱基于伏羲 AI 大模型,擁有百億級訓練數據庫,能每秒生成 4320 種參數組合,精確調整洗滌狀態,確保每一次洗衣都能達到最佳效果。官宣資料顯示,該產品的洗凈比可以達到 1.31。所謂洗凈比,指的是洗衣機在標準洗滌程序下,洗滌后衣物潔凈程度與標準參考值的比例,國標要求的合格值為 0.7,一般洗衣機的洗凈比在 1-1.1 區間居多。
橫向比較其他家電廠商在 AI 方向的宣傳可知,智能化家電目前能讓用戶明確感知的部分主要在于指令交互,比如前述空調根據模糊指令進行溫度調節。據海克財經觀察,海信新風空調 X3Pro 系列、美的鮮凈感空氣機 T6 系列等產品均有類似宣傳,AI 交互難以成為護城河。至于小藍翼 C7 宣傳的能夠播報天氣、播報匯率、播報新聞,這些功能是否真切中用戶心目中的智能化需求,還有待市場檢驗。
部分產品利用 AI 進行功能提升,比如增強冰箱的保鮮能力或洗衣機的洗滌能力,短時間內也難以成為用戶購買產品的決定性因素。
不過,TCL 對 AI 的探索較一般家電廠商而言更為廣泛。TCL 此前發布的 Ai Me 陪伴機器人即是一例。Ai Me 陪伴機器人采用仿生設計,能夠通過 AI 來分析用戶聲調、面部表情等信號,學習和理解用戶習慣與情感需求,以此模擬人類陪伴體驗,且包含智能移動跟拍等功能。
TCL 還孵化出了如今在智能眼鏡領域嶄露頭角的雷鳥。雷鳥已發布了雷鳥 V3、雷鳥 Air 3、雷鳥 X2 AR 眼鏡、雷鳥 Air2s 等多款智能眼鏡產品。盡管目前智能眼鏡領域還未完全與 AI 結合,但不少人將之視為 AI 硬件的重要板塊之一,TCL 自然也能憑借雷鳥在這一領域占據一席之地。
營銷價幾何
雖然業內有人將 2025 年稱為 "AI 家電元年 ",但如今家電離真正的智能化尚有不小距離。
家電單一功能性強,又以被動使用和喚醒為主要場景,這使諸如電視之類的家電使用率不高。廠商試圖以 AI 來化被動為主動,比如坐下以后動動嘴,電視就能自動播放用戶想看的內容;買了菜放回冰箱,冰箱會自行記錄不同食物的保質期,并給予適宜的保存環境。
但這只是理想狀態,用戶操作起來實際上并沒有那么智能。小紅書用戶 "KKD" 就表達了自己的擔憂——所謂 AI 冰箱,用戶必須對著冰箱的攝像頭裝東西,有包裝的必須拆開以便冰箱識別,識別不了的食材還需要手動錄入。看似為用戶提供自由的 AI,反而讓用戶更加不自由,無怪乎不少用戶將 AI 戲稱為 " 人工智障 "。
而且,TCL 在 AI 領域里的獨立技術優勢尚不顯著。如 DeepSeek,除 TCL 外,海信、海爾、創維、美的等諸多國產品牌都選擇接入,這意味著以 DeepSeek 為賣點的同時也難以形成獨特競爭力。
此前 TCL 曾在 CES 2025 上宣布,其海外旗艦電視系列將接入谷歌的大模型 Gemini,有望在 2025 年內推出全球首臺搭載 Gemini AI 功能的電視。即便 Gemini 能為 TCL 帶來更智能的交互體驗,其他玩家也可以迅速選擇跟進,TCL 很難保有差異化優勢。
這種同質化使 TCL 需要通過其他方式以拓展市場份額,比如營銷。同據前述太平洋證券研報,TCL 電子和海信視像在銷售費用端投入較大,2021 年至 2024 年 TCL 電子維持在 9% 左右,海信視像維持在 6% 左右,相較于三星和 LG 處于較高水平。
營銷也是 TCL 全球化戰略的重要部分。自 2016 年,TCL 持續通過贊助國際體育賽事提升品牌曝光量和影響力。比如 2019 年、2021 年和 2024 年,三次成為足球比賽美洲杯的官方合作伙伴;西班牙、意大利、德國、巴西、波蘭等國家足球隊均已成為 TCL 官方合作伙伴,TCL 還與英超豪門俱樂部阿森納達成合作。
通過體育賽事營銷推動全球化布局是家電企業的常見策略,但這一路徑需要長期投入才能見效。想要效仿其他國際品牌通過持續贊助世界杯、NBA 等國際賽事逐步建立全球認知,就必然使 TCL 的營銷費用居于高位。
加之 TCL 想用 AI 講出更動聽的故事,也為 AI 進行了不小投入,使 TCL 電子的毛利率有所下降。財報顯示,2024 年 TCL 電子的毛利率為 15.7%,較 2023 年下降了 1.6 個百分點,主要受顯示業務毛利率水平下降影響。
在高端產品方向上,TCL 也與海外品牌有明顯分化。LG 專注于 OLED 技術,在 CES 2025 上發布了全球首款應用 " 可彎曲 " 技術的 UltraGear 45GX990A,讓用戶能調整屏幕在 900R 和平面之間的彎曲程度。三星則聚焦 AI,已將 NQ4 Gen2 AI 芯片升級至 NQ4 Gen3 AI,利用 Vision AI 技術進一步優化畫質和音頻效果。
當電視產品的性能提升已接近瓶頸,主流品牌的大屏電視、高分辨率及多樣化屏幕形態基本實現普及。單純比拼硬件參數的時代或將終結,下一階段競爭將聚焦于內容生態與個性化服務能力的構建。玩家若能圍繞用戶生活場景開發創新體驗,則更易開拓高附加值市場空間。
傳統家電巨頭憑借成熟的智能家居生態占據先發優勢,如美的、海爾已形成龐大聯網設備基數;跨界入局的小米、華為則依托手機入口與通信技術,向全屋智能領域延伸布局。對于 TCL 而言,既要在傳統家電賽道突破同質化競爭,又要在 AI 技術浪潮中建立特色標簽,顯然并非易事。AI 應用的時代已然拉開帷幕,TCL 仍需奮力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