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下子引起了大家的熱烈討論,畢竟比起手機,要做一個電腦系統的難度無疑更高,并且可以想象的空間也要更大。
終于在今天的溝通會上,鴻蒙電腦操作系統正式面世,和華為手機、平板一樣,都基于 HarmonyOS 5 構建。
做一個操作系統很難,而做成一個操作系統更是難上加難,不僅需要攻克技術上的難關,更重要的是打造一個軟件生態,才能說服用戶從成熟的平臺上轉移。
而對于能摸著「手機鴻蒙」過河的鴻蒙電腦來說,軟件生態至少可以跳過「從零開始」的階段。由于從 X86 架構轉向和手機、平板平臺一樣的 ARM 架構,鴻蒙電腦操作系統能無縫兼容手機和平板應用,開發者一次開發就能實現三端部署。
值得一提的是,鴻蒙電腦不支持側載,所有應用都需要從應用商店中獲取。
除了手機平板原有的鴻蒙應用,溝通會上也揭曉了第一批鴻蒙電腦端應用:辦公、設計創作、理財、影音娛樂、教育的幾個國產頭部平臺都有覆蓋,甚至還有幾個輕量級的小游戲。
因此,在初期最適合鴻蒙電腦的場景,是主打輕度辦公和商務的輕薄本,不追求極致的性能釋放,而盡量平衡功能與能耗,而這剛好也是華為筆記本品牌的舒適區。
其實對于像我們這樣的文字工作者來說,鴻蒙電腦現在的生態已經基本滿足,因此不由得期待實際上手工作的體驗。
現場展示的全新鴻蒙電腦 MateBook Pro,采用了去年 900 多克的 MateBook Pro X 的類似模具,或許比起 Intel + Windows,鴻蒙電腦才是它應有的形態。
界面熟悉還流暢,到處都有 AI
鴻蒙電腦的界面可以說融合了 Windows、macOS 甚至 ChromeOS 以及平板原生鴻蒙等多個操作系統,降低用戶使用習慣的遷移成本。
總體來說,系統和應用的界面,以及手勢操作都有點接近平板電腦,系統的動效也是看齊原生鴻蒙級別,甚至還有打斷動畫,簡直流暢得不像電腦。并且現場演示機中的大體積 PPT 文檔,都能實現快速打開。
鍵盤布局也進行了重新設計:原本的「Windows 鍵」被一顆「鴻蒙鍵」代替,按下能呼出一個類似開始的菜單,里面有推薦應用、最近文件以及電源鍵,也支持和其他按鍵組合成快捷鍵,類似 Mac 上的 Command 按鍵。
作為后起之秀的鴻蒙電腦,反而有機會在 AI 時代彎道超車,因為現存的電腦操作系統,都不是專門圍繞 AI 構建的,不管是 Apple 智能還是微軟 Copilot,目前都只能算是一種集成在系統中的工具。
而作為一個 AI 時代下誕生的電腦系統,鴻蒙電腦系統和 AI 的結合要更加深度。
以及系統全局的搜索,可以通過關鍵字提示或者提問的形式,從電腦中精準檢索出來。
由于和系統底層深度結合,小藝還能實現其他第三方 AI 助手做不到的系統設置能力。作為一個全新的系統,鴻蒙電腦對基本上所有消費者來說,都會比較陌生,這個功能可以說是內置了一個智能的「說明書」。
是無奈之舉,更是一種選擇
其實和手機系統長久以來基本只有 Android 和 iOS 兩個選項不同,電腦系統的選擇要更加豐富,除了 macOS 和 Windows 之外,還有大大小小開放的 Linux 發行版可用。
今年 3 月的華為筆記本產品,也確實開始出廠搭載了 Linux 系統,但這也只是一個過渡,華為最終肯定會選擇 All in 鴻蒙電腦系統。
以手機為中心,華為用鴻蒙內核構建了一個包括平板、智能配件、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車在內的全方位生態,但缺少了最后一塊拼圖——電腦。
因為外部原因不能用 Windows 系統,對華為筆記本產品來說當然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打擊,但也給了華為一個契機,能夠放手嘗試一個挑戰性更高的平臺。
從 2016 年第一臺華為 MateBook,到去年國內第二的筆記本出貨量,華為筆記本品牌歷史其實不長,但足夠深入人心,在商務本和學生本領域累積了口碑,這也是他們換用全自研電腦系統的信心和底氣。
如果說現在鴻蒙電腦的最大優勢,或許還是「鴻蒙互聯」上。目前鴻蒙生態設備突破 9 億臺,「鴻蒙全家桶」用戶越來越多,一臺和手機、平板搭載同一個操作系統的電腦,能夠共享一個剪貼板、鼠標,文件和應用一點就能流轉 ......最終就能靠這種獨特的體驗,構建出鴻蒙生態壁壘,吸引用戶,留住用戶。
但至少我們,比以前多了一個選擇,一個抓在自己手里的選擇。
華為也已經宣布,首款華為鴻蒙電腦產品 MateBook Pro 將于 5 月 19 日正式發布,愛范兒也將在第一時間追蹤報道,也即將為大家送上鴻蒙電腦更詳細的評測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