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購物在新加坡已成常態。
根據 Airwallex 聯合 Statista 發布的最新研究,近七成受訪者表示自己每月至少會進行一次跨境購物,而高達 98% 的人表示已經習慣于在海外網站或平臺上下單,這一比例顯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跨境購物的主要目的地涵蓋亞太周邊國家、美國和歐洲,購買品類以時尚(75%)、護膚品(60%)、電子產品(56%)和食品飲料(49%)為主。消費路徑高度平臺化,87% 的消費者通常通過亞馬遜、Lazada、Shopee、淘寶等平臺完成交易。
這類行為不僅僅是出于價格考慮,更多反映了消費者對購物體驗細節的關注。97% 的受訪者表示,只有在運費合理、費用透明時才會決定下單。96% 的人希望在結賬時能使用熟悉的支付方式。相比促銷噱頭,這類具體可感的因素才是真正影響購買決策的關鍵。
支付流程的設計也直接影響消費者對交易安全感的判斷。調查顯示,97% 的用戶重視結賬費用是否清晰,94% 看重移動端操作是否流暢。此外,近一半消費者表示,如果在付款環節被跳轉到其他頁面,會降低他們完成支付的意愿。
在支付方式選擇上,新加坡消費者展現出更高的靈活性。盡管信用卡仍為主流(71%),超過一半的用戶也使用 Apple Pay、Google Pay 或 GrabPay 等數字錢包。同時," 先買后付 "(BNPL)模式在電子產品、時尚、美妝等高客單價品類中使用比例持續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93% 的受訪者會圍繞雙 11、雙 12、黑五、農歷新年和開齋節等促銷節點提前規劃購物計劃。這也意味著,平臺和品牌能結合本地節奏進行內容和優惠設計,有望更有效地與消費者建立連接。
整體來看,新加坡消費者在跨境購物中的表現呈現出全球化、數字化與理性并重的特征。他們不僅關注商品本身,更看重從瀏覽到支付的每一個環節是否順暢、安全、可信。對希望拓展該市場的商家來說,贏得這部分用戶的關鍵,或許不在價格高低,而在體驗細節是否經得起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