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7 月 1 日訊(編輯 梁又勻),誰也沒想到,已經發展多年的充電寶行業正面臨史無前例的信任危機。
因為部分電芯原料存在安全風險,可能在極端情況下發生自燃,我國民航局發布緊急通知,自 6 月 28 日起禁止攜帶無 3C 標識、超過電池容量限額的充電寶乘坐飛機。
截至目前,安克創新、羅馬仕、倍思科技頭部品牌都發布了產品召回通知,國內涉事充電寶總數已超 120 萬件,出口國外被召回的充電寶總數也已超 100 萬件。
盡管多家品牌近期均發言稱,其充電寶生產符合標準,無安全風險。不少消費者認為,本應該優先保障使用安全的充電寶,卻時不時被報道發生自燃、鼓包等情況,行業早就需要一場徹查。
從智能手機時代的出行 " 救星 ",到全行業敲響安全 " 警鐘 ",充電寶行業是如何 " 成長 " 至今的?
智能手機時代的 " 必需品 "
2007 年,蘋果 iPhone 初代手機的發布為全球開啟了大屏智能手機時代。為了追求更方便輕薄的手機使用體驗,大批廠商選擇將電池做成不可拆卸、僅直充的形態。
工信部電信研究院數據顯示,2011 年中國的智能手機出貨量達到 1.18 億臺,出貨量超此前所有年份總和。緊張的手機電池容量和大量移動使用需求迅速催生了移動電源市場。
為了搶占新興市場,深圳華強北的大量手機配件、數碼制造廠商紛紛推出充電寶產品。有數據顯示,2011 年國內約有 500 家移動電源廠商,2012 年初該數字激增至 3000 家。
在 " 狂熱 " 的移動電源創業潮中,華寶新能、安克創新、羅馬仕、綠聯科技等消費者熟悉的廠商紛紛創立,并很快取得了一定的銷售業績,瓜分著海內外的智能手機移動充電市場。
其中,成立于 2011 年的華寶新能,最初主營充電寶產品研發、代工服務。同年成立的安克創新則憑借創始人陽萌成熟的亞馬遜運營經驗,率先借助華強北充電寶代工供應鏈出海。2012 年成立的綠聯科技、羅馬仕則背靠華強北,主營電商渠道銷售,通過淘寶天貓成功打開銷路。
然而粗放的行業增長讓許多不法商家有了可乘之機。部分違法廠商通過替換、回收使用電池關鍵材料電芯節省成本,同時對于標稱的容量、功率偷工減料。
2014 年全國多地多起充電寶自燃案件,事發地涵蓋機場、列車、工廠、居民樓等易造成較大安全事故的場所。據彼時的官方抽檢結果顯示,質檢總局的檢測結果顯示,32 批次產品中輸出電氣性能測試結果不合格率達 87.5%,電芯重物沖擊測試中不合格率為 28.1%。
正是在這一年,我國首個移動電源國家強制標準發布,強調了電池電芯生產使用標準。民航局也正式對旅客隨身攜帶的充電寶產品規格做了嚴格限制。
共享經濟給充電寶加了把火
國家強制標準落地后,行業頭部品牌紛紛響應,大批偷工減料的違規廠商被清出市場。充電寶廠商紛紛轉換宣傳思路,將安全、大容量作為新宣傳方向。部分充電寶廠商開始嘗試推出智能充電寶產品,如加入電量顯示、過充保護、溫度控制等新功能。
與此同時,共享經濟的風也進入了充電寶行業。來電科技、街電等品牌應運而生,主打便捷充電,消費者可以完全省去電源、充電寶的攜帶壓力。
與此同時,小米等跨界品牌也加入了充電寶的競爭格局中。2013 年末,小米通過一款售價 69 元的大容量充電寶震驚行業。憑借較高的性價比、小米自身的品牌影響力、國外頭部電芯供貨的用料宣傳以及獨特的設計,僅用一年時間,該產品銷量突破 1000 萬件,成為全球出貨量最大的移動電源產品。
在充電寶市場的激烈競爭中,包括安克創新、華寶新能、品勝、羅馬仕逐漸思考出海等新方向。彼時,安克創新已在亞馬遜成為美國等地區市場充電寶銷售冠軍。
2017 年,在資本的加持下怪獸充電成立,其創始團隊來自美團、阿里等知名公司,僅一年就完成三輪融資,規模飛速擴張。小電、來電、街電等品牌也陸續收獲融資,并站穩腳跟。燒錢擴張的故事并未持續太久,成立較早的品牌紛紛虧損離場,市場進入資源整合階段。
共享充電寶行業激烈發展、洗牌的過程中,也有不少品牌轉而發展戶外便攜儲能等更為高端、細分賽道。
充電寶走向智能化,安全 " 緊箍咒 " 越來越嚴
隨著,智能手機已逐漸升級至大屏、大電池容量時代。充電寶品牌們在技術創新的同時,還需要滿足電池容量更大、體積更小、充電更快的消費需求。
2018 年后的充電寶行業進入了一個技術創新小高潮:充電寶快充 PD 協議成為主流,與手機廠商合作的私有協議兼容成為新賣點;磁吸無線充電寶伴隨著智能手機無線充電而流行;采用堆疊電芯技術的迷你化造型更受歡迎。
此外,芯片監測低功耗狀態、靠近自動喚醒充電、充電策略自定義、APP 控制、鉸鏈結構折疊收納等充電寶創新功能,都呈現著多元化、場景化和智能化趨勢。羅馬仕、安克創新也紛紛推出自己的高端化充電寶產品。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充電寶零售品牌中,小米市場份額占比達到第一,主打性價比和快充;安克創新第二,在高端市場領先且通過海外優勢口碑反哺國內市場;羅馬仕市場份額第三,低價策略在電商渠道運營優勢加持明顯,主營年輕人市場。此外,綠聯科技、華為等品牌均有其場景適配優勢,占據一定的市場份額。
在共享充電寶領域,市場大洗牌也走進尾聲。" 三電一獸 "(街電、小電、來電、怪獸)也陸續走到了經營的分岔口,漲價、慢充成為了行業努力回本的重要手段。
2021 年 4 月怪獸充電作為 " 共享充電寶第一股 " 成功登陸納斯達克,一度在上市后扭虧為盈。但疫情對于線下經濟的沖擊也波及到了共享充電寶,2023 年起公司多次因市值過低觸發退市警告。2025 年 1 月,怪獸充電接受私有化邀約,正式退市。目前怪獸充電仍然維持著較為穩定的運營,仍是國內市占率第一的品牌。
與小米類似,美團則在 2019 年共享經濟進入階段性發展時,再次殺入市場,目前,美團充電寶業務作為本地生活服務生態的補充模塊,其市場占有率第二。
街電作為首個宣布盈利的行業品牌,與搜電合并成立了竹芒科技。近幾年,竹芒科技在經營充電寶租賃業務的同時,也開始研發自己的高端充電寶零售產品。除此之外,小電科技、來電科技則陸續陷入業務收縮,甚至訴訟、被執行風波。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行業升級快充技術、多方適配、產品設計,共享充電寶行業努力尋找增長點的過程中,違規生產充電寶的不法廠商依舊不少,充電寶自燃、爆炸等新聞時有發生。
2017 年至今,國家已陸續出臺針對充電寶整機性能、電池標準的更高規格安全認證。其中,2023 年 3 月發布的關于對鋰離子電池等產品實施強制性產品認證管理公告,將充電寶等產品納入 3C 認證范圍,自 2024 年 8 月起未獲得 3C 認證產品不得出廠、銷售或使用。
不過從當前羅馬仕、安克創新大規模召回產品的現狀來看,生產過程中每一批次的充電寶產品檢測抽查也十分重要,行業的監管規則仍需不斷完善、細化。值得關注的是,當前不少共享充電寶品牌所提供的充電寶也有未包含 3C 認證的產品,需要企業主動更換淘汰。
對于品牌而言,考慮到充電寶產品長達數年的使用淘汰期,排除眼前風險、安撫消費者、積極適配新規則仍需要更多主動運營策略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