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阿至
封面來源 | 企業提供
36 氪獲悉,智能化中型電動飛行器研制商深圳市空天探索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空天探索 ")宣布完成數百萬元種子輪融資,此輪融資由奇績創壇、某戰略產業方投資,多維資本擔任長期獨家財務顧問,所籌資金將用于首款機型 L400 的研發投入。
空天探索成立于 2024 年 8 月,專注于航空電動化、智能化中型飛行器的研發與制造。創始人為中國航空研究院碩士,先后就職于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大疆、中航金城等航空和無人機企業,負責過農業無人機、工業級 eVTOL、eSTOL 項目的總體研發。團隊核心成員來自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沃飛長空、大疆,擁有豐富的總體氣動、飛行載荷、結構強度等領域經驗。
據創始人介紹,空天探索的發展策略為 " 從農業起步,后逐步拓展至其他場景 ",其首款面向大農場的 eSTOL 農業無人機 L400 已完成設計,進入生產制造階段,預計 7 月底完成組裝下線。目前,L400 已獲得海內外多個客戶意向訂單。
對比傳統手動噴灑和地面機械作業方式,農業無人機能有效降低人工成本、用水量、農藥使用量,進而降低整體農業植保的運營成本。
目前市面熱銷的多旋翼機型多適用于中小地塊作業,針對萬畝以上大農場,現有農業無人機需頻繁轉場,作業效率不及傳統農業大飛機。而傳統農業大飛機存在運營成本和門檻高、農藥使用效率較低、無法夜間作業等缺點。大農場主需要一款在作業效率上媲美農業大飛機,同時在運營成本和使用門檻、簡易程度上媲美多旋翼農業無人機的綜合性產品。
瞄準萬畝以上的大農場主需求,空天探索推出了 L400 全電短距起降固定翼無人機(eSTOL)。官方數據顯示,L400 起飛重量 850kg,起降距離 150m,可實現鄉村土路 / 草地 / 簡易公路起飛。根據團隊測試數據,L400 較競品縮短了 60% 的起飛距離,提高了 20% 商載系數,BOM 成本降低 30%,運營成本整體下降 40%,同時作業效果提升 15%。
短距高效起降的實現,得益于空天探索自研的分布式電推進動力系統。創始人表示,高壓分布式電推進系統,搭配多余度設計和 AI 算法優化,使得動力系統的物料和維護成本大幅度減少,安全性也得到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空天探索全棧自研的 eSTOL 飛控系統中引入了很多汽車領域技術,包括采用車規級芯片、模塊化算法、自研基于自動駕駛引擎的軟件架構設計等,這也是團隊在為未來研發載人機型提前做準備。
" 我們最終目標是要把汽車那一套成熟的體系平移過來,希望之后做載人機型時,也能像特斯拉一樣給客戶提供冰箱、彩電、大沙發、OTA 智能化升級等多個選項。" 創始人補充道。
在商業化上,空天探索采用" 海外市場為主,國內市場為輔 "的策略,原因在于海外萬畝以上的大農場保有量遠超國內,且其經營模式高度機械化。
海外市場需求量大,但競爭程度有限,目前空天探索主要競爭對手是空中拖拉機等傳統農業飛機廠商和美國 Pyka 等新銳。談及三者的對比,創始人認為空中拖拉機是上世紀 70 年代設計的傳統農業大飛機,沒有智能化功能,與 L400 存在技術代差;Pyka 產品雖同為采用智能化技術的電動固定翼無人機,但 L400 依托國內供應鏈,成本更低。
據悉,目前 L400 已收獲俄羅斯、澳大利亞、中亞、美國等多個海外客戶意向訂單。
創始人提到,待 7 月底飛機組裝完成后,空天探索計劃在 9 月進行 L400 首飛,到年底前公司還將完成一次產品的優化定型,為明年量產和運營做準備。
待完成 L400 試飛后,空天探索計劃于下半年開啟第二輪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