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 AI 陪診公司,準備赴港 IPO 了!
浙大校友、浙大 MBA 導師創業 10 年,打造出了中國收入前三的 AI 全流程健康管家——微脈公司,近期向港交所主板遞交了招股書。
公司成立首年,阿里、騰訊就押注了天使輪,阿里 CEO 更是多輪投資,之后還有百度、IDG 加持。
如今微脈累計完成 6 輪融資,估值已達 40 億元,站在 AI 醫療的風口,勇闖港股 IPO。
看病 " 全程陪同 " 的 AI 健康管家
想象一下,從身體不適的初診、復雜的醫院流程,到出院后的康復管理,都有一個智能團隊和 AI 貼身服務,看病是不是簡單多了?
事實上,這不是假設,而是一家名為微脈的杭州公司正在做的事。
微脈公司,是 2024 年中國收入前三的全病程管理服務提供商之一,在招股書中,其還自述為中國 "AI+ 全病程管理 " 的首創者和領導者。
什么是全病程管理?
簡單說,就是從 " 以治療為中心 " 變成 " 以健康為中心 ",覆蓋患者從 " 生病前 " 到 " 看病中 " 再到 " 康復后 " 的完整鏈條。
通過用 M.A.S.(測量系統分析)和 MoM(混合記憶)方法進行企業 AI 部署的策略,CareAI 創建了一個統一平臺,集成了多個最新 LLM 和基于 RAG 及醫療工作流數據的動態醫療知識庫。
這個平臺會分析接收到的問詢,并據此動態決策,調用最適合處理該查詢的模型組合,以完成預問診、分診、報告解讀、用藥提醒、康復指導、健康檔案管理等一系列流程。
其業務模式以與公立醫院合作為核心,線上線下相融合,主要為個人患者提供付費的處方服務套餐。
線下,在合作的公立醫院里,微脈設立了 " 微脈全病程管理中心 ",派駐超過 360 名醫療助理 ,提供陪診、協調溝通服務。
線上,公司還通過 APP、小程序等無縫連接,患者可以隨時聯系微脈的專屬團隊(醫生、護士、醫療助理、個案管理師)和 CareAI。
這類服務也面向企業客戶,微脈會提供促進研發和營銷的服務,例如電信公司會購買其全病程服務套餐,作為優質用戶會員福利。
同時,微脈也要向醫院、醫生及護士支付醫療服務費和咨詢費,以獲得其提供的醫療服務。
到目前,微脈的醫療管理中心已經入駐全國 157 家醫院,并與超過 4700 家醫院和機構合作,累計為50 萬患者提供了全病程服務。
2024 年,其客戶患者的人均服務價值(即用戶實際支付水平)約為 1600 元,微脈表示是行業平均的4 倍,并且透露患者滿意度超 99.9%。
這些都為微脈的業績帶來了可觀的增長。
微脈財務表現如何?
2022 年到 2024 年,微脈的營業收入分別為 5.12 億元、6.28 億元、6.53 億元。
其中,全病程管理服務作為業務核心,貢獻了絕大多數收入,同期營收分別為 3.96 億元、4.37 億元和 4.7 億元,占總收入的比重分別為 77.3%、69.7% 和 72%。
同時,醫療健康產品銷售、保險經紀服務的收入也呈現出了增長趨勢。
但醫療健康產品銷售毛利率在下降,同期分別為 28.1%、18.7% 和 12.1%;保險經紀服務毛利率則從 2022 年的 2.6% 猛漲到 2024 年的 13.2%。
不過除去股份費用、公允價值變動的影響,微脈的虧損已經大幅收窄,過去三年的經調整凈虧損分別為 2.33 億元、0.99 億元、0.3 億元。
2022 年到 2024 年,微脈的研發開支分別為 0.81 億元、0.4 億元、0.3 億元。
同期,微脈行政開支分別為 0.64 億元、0.53 億元、0.47 億元;銷售及分銷開支分別為 1.98 億元、1.35 億元和 0.95 億元。
浙大導師創業 10 年,收獲 40 億 IPO
微脈公司正式成立于 2015 年,其創始人兼 CEO裘加林,現年 47 歲,浙江大學管理學碩士畢業,后來又成為浙大 MBA 導師。
他是在互聯網和醫療行業深耕多年的 " 老炮兒 ",也是國內 " 智慧城市 " 理念首創者之一,編寫出版了國內第一本《智慧城市》、《智慧醫療》專著。
同時,他還在多家公司都擔任過董事和總經理,創辦過浙江的第一家創業板上市企業——銀江股份。
微脈現在的執行董事兼業務中心總經理曹穎哲、執行董事陳建群,都是 2015 年從銀江加入微脈的核心成員。
45 歲的曹穎哲,在中國醫療行業擁有超 10 年的銷售經驗,在銀江時,就在醫療團隊先后擔任銷售經理及銷售總監等高級職位,負責銷售方面的業務。
陳建群既是裘加林的浙大校友,也是其在銀江的老同事,在中國醫療技術行業有超過 20 年的經驗,曾擔任過浙江省智慧健康研究院院長。
加入微脈后,他已歷任多個關鍵領導職位,目前擔任全病程管理研究院院長,主導醫療 AI 研究與應用工作。
2015 年,也就是公司成立首年,微脈就獲得了阿里 CEO吳泳銘,以及騰訊聯創兼前高級副總裁、微光創投創始人吳宵光的資金支持,當時吳宵光還是持股 4% 的第三大股東。
此后 10 年間,微脈累計籌得 6 輪融資,除了收獲剛剛提到的兩人多次押注外,還吸引了IDG 資本、百度資本、源碼資本、MPC、千驥資本等多家國內外知名機構投資。
今年 1 月完成 D+ 輪融資后,微脈的估值已達到5.59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 40 億元)。
第二大股東為源碼資本,持有公司 9.45% 的股權,而第三、四大股東,是長期押注的元璟資本(吳泳銘旗下)、微光創投(吳宵光旗下),分別持有 6.31% 和 1.47%。
本次上市募資,微脈也透露了資金用途,除去應付費用和開支,微脈計劃將用其提升公司的 AI 能力,為三大 " 擴張 " 做準備:
擴大 AI 應用場景;
擴大全病程管理服務;
擴大醫療管理生態圈及拓展其他相鄰業務線。
選擇在此時擴張,在微脈看來,是因為 AI 醫療行業前景巨大,現在已經來到一個特殊節點。
首先,傳統醫療行業的痛點依然存在,AI 醫療的出現,能很大程度上緩解這種不便。
例如,在傳統醫療模式下,有三類典型問題時常困擾患者:
看病流程繁雜:掛號難、排隊久,由于中國每千人醫生 / 護士數量低,所以醫生能診斷單個患者的時間也比較有限。
醫院服務碎片化:醫生看完病,就意味著此次問診結束,下次看病可能換醫生,信息不連續,同時院外康復、用藥、復查等后續問題,難以得到同樣的保障。
信息有 " 鴻溝 ":患者可能存在報告看不懂,醫囑記不清的情況,只能自己摸索,導致治療結果可能不理想。
但隨著政府利好政策的推出,醫療模式正在以患者為中心,向全面、全生命周期管理轉變。
具有數據連續性、標準化路徑、定制化護理計劃等特點的全病程管理服務,已經成為提升醫療行業效率的重要解決方案。
另外,居民健康意識加速普及,2024 年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 31.9%,意味著健康意識開始從被動治療轉向主動預防。
以及由于人口老齡化問題加劇,慢性病患者數量增加,對醫療管理服務需求上升
中國全病程管理市場正在增長迅速,2024 年,其市場規模達 614 億元,2020-2024 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 39.3%。
預計到 2030 年,市場規模將達到 3654 億元,2024 年到 2030 年復合年增長率為 34.6%,發展潛力巨大。
而 AI 作為現代醫學的變革力量,可以利用復雜的演算法將更多的醫學知識庫與動態患者數據結合,以提供針對個人臨床特征的個性化智慧健康指導。
并且 AI 技術支持患者在全病程中的多項關鍵醫療功能,從初始風險評估及數字分診到治療協調及長期監測,不僅能提升營運效率與個性化程度,更能促進患者在院內多種醫療場景中的持續參與。
未來,看病不再是排期長隊就診,而是一場有人陪、有 AI 幫的輕松體驗。
一鍵三連「點贊」「轉發」「小心心」
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想法!
— 完 —
量子位 AI 主題策劃正在征集中!歡迎參與專題365 行 AI 落地方案,一千零一個 AI 應用,或與我們分享你在尋找的 AI 產品,或發現的AI 新動向。
也歡迎你加入量子位每日 AI 交流群,一起來暢聊 AI 吧~
一鍵關注 點亮星標
科技前沿進展每日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