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阿珂可
編輯、題圖 | 渣渣郡
本文首發(fā)于虎嗅年輕內容公眾號 " 那個 NG"(ID:huxiu4youth)。在這里,我們呈現(xiàn)當下年輕人的面貌、故事和態(tài)度。
自古以來,中國人都很忌諱鬼這個字。
人們往往閉口不談鬼,它一般只在兩個地方高頻出現(xiàn):
一個是萬圣節(jié)當天的派對上,另一個則是街頭罵人的姨姨們嘴里。
誰能想到," 你咋穿得像個鬼 " 已經都成夸人的話了。
5 月 28 日,Dior 舉辦了 2026 早春度假系列時裝秀。設計師 Maria Grazia Chiuri 以羅馬的科米塔劇院和 1930 年在巴黎舉辦的夜晚聚會 Bal Blanc 為靈感,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鬼氣森森的時裝秀。
也確實有鬼片輔食。為了烘托鬼魂的氛圍,這場時裝秀還真配了一部名為《電影幻影》(Les Fant mes du Cin é ma)的恐怖電影。
愛爾蘭設計師 Se á n McGirr 以傳說中的報喪女妖 Banshee 為靈感,同樣使用半透明的白色真絲雪紡、蛛網蕾絲或歐根紗重要元素進行點綴。和 Chiuri 的選擇類似,他同樣將黑白灰作為整個秀場的主色調。
復古的磨損做舊感也是他所重視的工藝之一,而模特妝容上延伸至頭部兩側的眼線更是提供了一種詭異的味道。
這次在歐美風靡的幽靈美學,讓時尚評論家想起維多利亞時代的都市傳說。而這種風格在東亞語境下的代表性表現(xiàn),是伊藤潤二筆下的人物富江。
如果你不知道富江是誰,也一定看過下面這張權威的臉。
黑白漫畫的配色本就是鬼味的富饒之土,再加上厚重的劉海和邪魅的眼神,富江可以說是現(xiàn)在女鬼感的鼻祖之一。
而她打破次元壁的美,根源自令人瘋狂的美貌與人性至暗面結合后所呈現(xiàn)出的矛盾感。有些人認為,富江的出現(xiàn)甚至奠基了日本暗黑少女風的發(fā)展。
在《殺死比爾》中的角色 gogo 就是這種風格的典型代表。
現(xiàn)在在小紅書上," 鬼 " 已經徹底變成了夸人的形容。
比如,白成女鬼是美白成功的標志。
如果一個人在你的照片下評論 " 鬼感足足的 ",也請先別生氣:他可能只是在說你比較有清冷的氣質。
連咱們的童年陰影楚人美老師,放到現(xiàn)在也能當一把美妝博主翻紅一把。畢竟,經典女鬼的穿搭,才叫做真 · 勾人魂魄的美。
以往大眾中流行的是接受度更高的花香調或果香調。而現(xiàn)在,社媒上出現(xiàn)了以廣藿、香根草等草木調為基礎的香水。
調香博主們也把地下室的霉味或是森林中腐爛的木頭當作靈感來源,復刻出一種陰森潮濕的陳年木質調。比起此前流行的 " 死人味 " 香水,比如冥府之路或柏林少女,現(xiàn)在的 " 鬼味 " 則多了一種水生調。
解放橘郡的赫曼如影就是這個賽道的典型之作。它的女鬼味來自于前調的土臭素 Geosmin,即雨后,咱們能聞到的空氣清新感來源。
不過,這種香味的評價過于兩極分化。有人愛它潮濕的藥感,有人卻說是一股裹尸布味。
單從社媒上的妝教分析的話,大概可以總結出幾個鬼系妝特點:黑色且通常遮擋部分眼睛的長發(fā),蒼白的皮膚底色,極重或極淡的眼下腮紅,低飽和度的唇色和多為黑色的眼妝。
最重要的是,眼睛絕對是不能有高光的,這是陰濕感的精髓。
如果過于抽象,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每天早上起來睜不開眼的那股勁兒。
現(xiàn)在的人崇拜著這種無神,甚至還有人專門教學如何把眼中高光抹去的化妝教程。因此,在鬼味潮流中,已被詬病許久的黑瞳美瞳重新成為被社媒主流青睞的產品。
時尚報告《潮流研究:恐懼與恐怖美學》認為,當下的朋克風潮和摩登哥特風等暗黑美學的流行,根本在于人們不再反抗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而是把這些陰暗面視為自己的一部分。
而穿著風格的陰森,不但是直面自己的外顯,還是給自己壯膽和增強自信的捷徑。
蕾絲和雪紗等半透明布料自然而然讓我們想象到幽靈。它們沒有棉質或者皮革那么張揚,但也無法被完全忽視,有種飄渺的存在感。
和鬼同時被洗白的詞匯是 " 陰濕感 "。
這個新晉嬤學詞匯,原本在粵語里是一句罵人的臟話,指的是 " 背后篤背脊的陰險小人 "。
而現(xiàn)在人們說的陰濕感,則來源于日語詞匯陰濕(いんしつ)。只不過,它的本意也和中文差不多,意為 " 形容某個人或某個行為陰暗、扭曲、不光明正大 "。
實際上,這一類風格實在太過抽象,我們很難用一個或幾個單品完全概括。因為人們看重并非是某種特殊的穿搭公式,而是彌漫在人周圍的一種陰郁或詭譎氛圍。
在此前的文學中也已經有一些作家,因這種詭異的作品風格而穩(wěn)坐鬼學寶座。在現(xiàn)有的日本文學,這種陰森森的情感被評價是 " 最到位的 "。比如,中國作家李碧華的《餃子》被賜名陰濕之巔。
這些文學作品中彌漫的幽暗氣質,竟與時尚界的鬼魅美學不謀而合。
Se á n McGirr 談及自己的設計理念時便表示:鬼是孤獨的象征,又令人不寒而栗。它代表了人們內心某種真實而強大的東西。
這種東西究竟是什么呢?
除了妝容與穿搭外,陰濕鬼感的人設實際上早就開始流行了。而最開始的對陰濕性格的偏愛,是在言情小說的讀者之間傳開的。
想象一下這種愛人:他 / 她沉默不語,只會蜷縮在陰暗的角落里一言不發(fā)地盯著你。身影黑暗,但目光卻一直炙熱。和他 / 她戀愛,你的感覺像是 " 被冷湖里的水草纏繞住,一點點溺亡在水中 "。
聽著有點瘆人,但這種人設已然成了全網言情寫手們的產糧利器。鬼感的受眾雖沒有傳統(tǒng)霸總敘事多,可以說賽道十分垂直,但好這口的人忠誠度非常之高的。
從理性上來講,這種關系一定是不健康的。而又是為什么,現(xiàn)在的人們熱衷于幻想被鬼折磨的戀愛關系?
或許是因為在現(xiàn)實生活中無法體驗到這種戀愛經歷,因此只能通過虛擬來滿足。但更主的原因是人人都需要被完全地看見。
除了陰濕感外,這種充滿負面情緒的人設如今也是互聯(lián)網上的流量密碼。
比如,在前段時間的短視頻賽道中,一種自封為低能量老鼠人的博主類型火了。
吃完飯后,你以為他要開始學習,但他已經不會從床上下來了,又倒頭開始看劇。直到凌晨 2 點半熄燈后,還要躺在床上刷一會兒抖音。
至此,一天的生命周期形成閉環(huán),除了吃飯和上廁所,所有的生活幾乎都在床上解決,總步數不超過 100 步。
在這種老鼠人的視頻中也很少出現(xiàn)社交場合或新的地點,他們每天生活的范圍僅僅是在以床為圓心的半邊地以內。
有意思的是,這些人雖自嘲自己的家是 " 陰暗潮濕的窩 ",但你能感覺到的是,他們并沒有真的厭惡這種生活。因為像老鼠一樣晝伏夜出,能給這些人帶來安全感。
這種風格的流行,暗示了現(xiàn)在人們的同樣心境:需要被看見,又不想成為最矚目的那個。
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也渴望做一個像鬼的人。
請注意:這里的設定并不是像貞子那樣的索命厲鬼,而是更像鬼馬小精靈那樣:喜歡搞點小惡作劇而已。
只是,生活一定不像動畫片那樣美好。鬼馬小精靈的內核是孩童般單純的,但現(xiàn)實中的人是由于不敢直面自己的負面情緒。或厭惡,或憤怒,都得靠暗戳戳地干點壞事發(fā)泄一下。
最近,一些人開始在小紅書上提問:xx 地方有什么便宜又難吃的特產?底下的評論好奇:為什么必須要難吃的?作者則簡單回復:買給同事的。
這短短 5 個字卻獲得了超過 10 萬的點贊,遠遠超過了原帖的點贊總數。這意味著在職場上,大家都有種心照不宣的壞心眼兒。
老鼠人也好,職場人也罷,最根本的心理需求都是安全感。
無論是時尚領域中的熱門面料,還是我們的生活態(tài)度,其實都是時代語境下的同構。
鬼魂是看不見又摸不到的,這意味著無法被觸及、也無法被物理攻擊。簡單來說,是在自保情況下的虛張聲勢,也是一種軟綿綿的反擊。
你在刷短視頻的時候有沒有發(fā)覺,在各個電影解說視頻中,恐怖片是最常見的題材。
而在近幾年,大量災難片和血漿片的流行也證實,人們越來越愛看恐怖片了。比如,在短視頻中 cos 博主們都在仿妝的血十字漫畫,或是《某種物質》像消防車一樣噴射的血漿。
恐怖片的風靡,其實是經濟萎靡時獨有的文化現(xiàn)象。例如,有人就認為《午夜兇鈴》就是上世紀日本經濟泡沫崩壞的產物。
而現(xiàn)在正在追求像鬼一樣的我們,最深層的動機也正來自經濟上的距離感。
回看全球經濟上行時期,當時的時尚追求色彩鮮艷的服裝和配飾。
例如,1969 年,在美國的第五次經濟衰退前,伍德斯托克音樂節(jié)成為嬉皮士和搖滾青年的最后一次狂歡。在音樂節(jié)的人們身上都有股鮮活的生命力。他們眼中有光,肢體語言也開放大膽。
即便 Y2k 復古風和多巴胺顏色曾在社媒上掀起波瀾,但都終歸平靜。傾向于選擇不出色的配色,也是人們在懼怕變化的年代增強安全感的方式之一。
在評價迪奧今年的秀場時,蘭卡斯特大學教授凱瑟琳 · 斯普納認為,幽靈美學和黑白色布料的流行是由全球政治緊張局勢推動的。
她發(fā)現(xiàn),以白色的布料作為鬼魂的象征也是經濟環(huán)境作用下的結果:
無論是法國大革命時期還是 19 世紀美國所經歷的多場經濟危機期間,人們都面臨著資金緊張的情況。為了節(jié)省在服裝上的開支,他們才選擇用白色的布包裹尸體下葬而并非死者自己的衣服。
斯普納將它視作幽靈美學的開端,并將這種時尚復興成為 " 世界末日的一場派對 "。
就像他在書中說的那句話一樣:" 學會生活只能在生死之間進行,既非純粹的生,也非純粹的死。我們需要從客觀角度思考生死,就必須借二者之間的狀態(tài)——即幽靈。"
現(xiàn)在流行的鬼系美學,映射的正是處在生活夾縫之中的我們。
事實上,陰暗風的輪回是預期下的結果。
因為國家的發(fā)展總會面臨著高潮或低谷,在環(huán)境之下的產物也隨波變化。
這種以傷痛為時尚的潮流就像梅雨季節(jié)。
你可以討厭它,或者不理解,但你無法阻止它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