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揚
編輯:夏益軍
誰也沒有想到,外賣大戰的贏家是奶茶股。
一場外賣版百億補貼,把參賽方的股價打下去了,把奶茶股的股價打上來了。靠著平臺補貼,新茶飲售價 " 雪王化 ",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囤貨,一度使奶茶外賣量同比暴增 120%。
很多上市即破發的奶茶股揚眉吐氣,連陰跌沒停過的奈雪都一度上漲 31%。
只是,這場外賣大戰更像是給奶茶股帶來了虛假繁榮。行業到頂加上同質化的紅海競爭,大部分茶飲品牌業績都遇到天花板了。如茶百道 2024 年凈利潤同比下降 58%。
補貼停了,奶茶股危險了。
本文持有以下觀點:
1、新茶飲到了天花板。多年狂奔后,2024 年奶茶店凈增長為負 1.78 萬家。門店數量到頂也影響了奶茶股業績,隨著全國門店密度提升,加盟店店效持續下降,流失率持續增加。
2、部分奶茶股將價值毀滅。奶茶股產業邏輯已演變為成本競爭。但成本競爭形成的產業格局注定不是百花齊放,而是極少數品牌的寡頭壟斷。
/ 01 /
最后一針強心劑
都說 " 六月的天,川普的臉,說變就變 "。過去一段時間,新茶飲的股價也像 " 川普的臉 "。
今年早些時候,除了用制造業邏輯降維打擊新茶飲的蜜雪冰城,大部分奶茶股并不受資本市場待見。
古茗、茶百道都延續了新茶飲首日破發的現象。至于,奈雪則是一如既往的穩定下跌。
新茶飲不受待見也不難理解,行業到頂加上同質化的紅海競爭,大部分茶飲品牌業績都遇到天花板了。
2024 年,奈雪由盈轉虧,茶百道凈利潤同比下降 58%,滬上阿姨凈利潤同比下降 15%。
按理說,在一個同質化紅海市場,一旦利潤到頂,大多會多資本市場遺忘。
但誰也沒有想到,4 月中旬開始,新茶飲垂死病中驚坐起,股價開始狂飆。4 月 15 日到 5 月底,古茗漲超 56%、茶百道漲超 23%、連奈雪都上漲了 31%。
新茶飲的股價上漲則是因為外賣大戰給行業打下了最后一針強心劑。
自 4 月中旬,京東外賣開啟百億補貼后,外賣平臺間的補貼大戰像滅霸的響指,瞬間將奶茶價格轟回 " 史前時代 "。
3 塊錢的一點點、5 塊錢的古茗、幾乎所有品牌的外賣價格都開始向蜜雪冰城看齊。
果真是沒有消失的需求,只有不合適的價格。當遍地都是雪王價后,年輕人開始像老年人屯雞蛋一樣屯奶茶,奶茶銷量暴漲。
餓了么數據顯示,五一假期奶茶外賣量周環比暴漲 100%,年同比激增 120%。原來年輕人與與老一輩的消費觀區別沒那么大,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雞蛋要領,廢品要囤。
只是這輪奶茶股的訂單爆發,并不是奶茶行業需求在擴大,而是因為奶茶品牌化、大眾化的產品屬性讓它成了外賣平臺最容易撬動用戶的品類,訂單爆發本質是外賣平臺補貼帶來的脈沖式增長。
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補貼大戰不可持續,新茶飲的長期增長還是要回到行業本身的需求來。
那新茶飲的行業發展現在是什么情況?
/ 02 /
虛假繁榮將被戳破
打完外賣大戰的強心劑后,奶茶股被打回原形。
除了雪王獨領風騷外,大部分奶茶股又都進入下滑通道,前期除雪王外漲的最好的古茗,跌下來的幅度也最大,一周時間跌了 20%。
奶茶股回調也不難理解,拋開外賣大戰這個行業外因素,新茶飲其實已經來到行業天花板。
最直觀的就是新茶飲店門店量。過去幾年,新茶飲凈增門店數萬家,和藥店一樣是國內新增門店最多的行業。
數年狂奔后,中國十大商圈中,每個商圈一公里范圍內約有 50 家現制茶飲店。在按銷售額排名的中國十大購物中心中,平均每個購物中心內有十家現制茶飲店。
如此擁擠,行業門店終到天花板,據窄門餐眼數據顯示,2024 年奶茶店凈增長為負 1.78 萬家。
奶茶店數量到頂也體現在奶茶股的業績上,隨著全國門店密度提升,單店的邊際收益在下降。
首先,新加盟商賺的錢越來越少了。在古茗披露的新店經營數據中,新門店日均 GMV5200 元,同比去年降了 11%,占與老門店匯總后的日均 GMV 也從去年的 85% 降至 80%。
雖然新加盟店賺的少了,但平均開支比老店還多,2024 年前 9 個月,古茗新開加盟店平均設備支出比 2021 年多了 16.3%。
新加盟店不景氣,老加盟店業績也沒好到哪去。
除了蜜雪冰城單店日均銷售額還有增長,其它奶茶股的單店日均銷售額都出現了下降,連號稱有文化溢價的霸王茶姬,一季度同店 GMV 都下降了 18.9%。
賺的錢越來越少,奶茶股的加盟商在快速流失。以每年關店經銷商數量 / 每年新開經銷商數量的口徑計算流失率。古茗閉店數量 / 開店數量達到 73%,滬上阿姨也達到 53.7%。
甚至連雪王也不可避免,其流失率從 2021 年的 7% 提高到 2024 年前三個季度的 14.7%。
行業到達天花板后,奶茶股也在分化。
/ 03 /
" 雪王化 " 是唯一出路
在存量市場到來后,奶茶股如何 " 剩著為王 "?可以參考一下資本市場間接給的答案。
按資本市場上市后,奶茶股股價走勢分化明顯,其中,蜜雪冰城(165%)、古茗(140%)、霸王茶姬(7%)是上揚趨勢。茶百道、奈雪、滬上阿姨均顯露頹勢。
其中,滬上阿姨有些特殊,因為 " 袖珍發行 ",其發行新股僅占總股本的 2.30%,又恰逢趕上外賣大戰最激烈時上市,誘發 3616.83 倍超額認購," 股少人多 " 使其首日大漲 40%。但之后滬上阿姨進入調整期,如今以較首日收盤價下跌 20%。
拋開滬上阿姨的特殊樣本,奶茶股的走勢中蘊含著產業邏輯的變化與奶茶股的制勝秘密。
曾經奶茶作為中國消費升級的典型產物,現制奶茶代替了沖泡奶茶,通過全新的原材料和供應鏈,創造了一個結構性的機會,率先崛起的是喜茶、奈雪這種順應消費升級的溢價品牌。
但當現制茶飲逐漸普及,奶茶變成大眾的基礎消費品,隨著用戶群體的泛化,奶茶的受眾一定對價格越來越敏感,這是基礎消費品的特征。
新茶飲的競爭重心就從產品創新轉向了成本控制能力,所以喜茶、奈雪放緩,有供應鏈溢價的蜜雪冰城后來居上。
橫向對比,蜜雪冰城固定資產占總資產比重達到 27%,古茗是 14%、茶百道是 3.9%、滬上阿姨是 3.7%。
靠著供應鏈投入,蜜雪冰城自產自銷,直接把供應鏈的事做了,自己種果園,建產線,差不多 23 年的時候,蜜雪冰城給加盟商原材料的資產比例就超過 60%。
而其它大部分品牌還停留在上下游差價。相比執行,雪王靠自產自銷降可創造更大價差,在業內實現:高毛利率與低客單價這一看似反常識的商業結果。
古茗模式介與自產自銷和上下游賺差價之間,因此其漲幅雖落后于雪王但遠好于其它奶茶股。
至于,霸王茶姬,競爭優勢依然在供應鏈,只不過換了一種方式,做供應鏈精簡。
相比其它茶飲品牌卷原料、卷創新,各種發掘新水果時,霸王茶姬只做 " 茶 + 奶 " 的原料組合。
茶的供應鏈整合難度天然比水果低,在加上不用冷鏈、精簡原材料后的規模化采購降本,霸王茶姬成為了毛利率最高的奶茶股。
但精簡供應鏈畢竟不如自建供應鏈成本可控,所以霸王茶姬的漲幅落后雪王、古茗但強于其它奶茶股。
從追求溢價到卷向激烈的成本競爭,不僅是奶茶股的產業邏輯,也是所有基礎消費品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