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滬農商行(601825.SH)在短短一日之內連收 7 張罰單,這一事件迅速將其置于公眾關注的焦點。
事實上,今年來,滬農商行的市場熱度一直都不低,持續不斷的分紅政策受到投資者好評。然而,滬農商行在日常運營中,仍需進一步強化內部控制管理,并且應更加重視解決消費者反饋的問題。
內控合規存瑕疵
12 月 10 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上海監管局連續公布了編號從 149 號至 182 號的 34 條處罰信息。其中,7 條涉及滬農商行。這些違規行為主要集中在貸款管理、員工行為和信息披露等方面。
根據滬金罰決字〔2024〕152 號、153 號、154 號的處罰決定,上海農商銀行浦東分行因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的貸款管理和員工行為管理問題,被罰款 200 萬元。時任浦東分行川沙支行及妙境支行行長金榮重被禁止終身從事銀行業工作,而時任浦東分行行長朱忠文則受到警告并被罰款 5 萬元。
另外四張罰單,即滬金罰決字〔2024〕160 號、161 號、162 號、163 號,揭示了上海農商銀行因未能及時調整貸款分類和未按規定披露理財業務信息等違規行為,被罰款 155 萬元。時任個人貸款業務部副總經理范碧峰、時任崇明支行副行長金輝、授信管理部總經理助理宋妍菁均受到警告并被罰款 5 萬元。
除了上述 7 張罰單,滬農商行還在 11 月 22 日收到了由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浙江監管局開出的嘉金罰決字〔2024〕15 號罰單。該罰單指出,上海農商銀行浙江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支行因貼現資金管控不力和回流出票人問題,被罰款 35 萬元,時任客戶經理李彤受到警告。
截至目前,滬農商行年內共收到上述 8 張罰單,這些處罰凸顯了其在內控合規管理方面的不足。
此外,《商訊 · 公司金融》注意到,滬農商行下屬的村鎮銀行在合規管理方面也存在問題。例如,1 月 23 日,慈利滬農商村鎮銀行因貸后管理不善和貸款資金被挪用,被罰款 20 萬元。6 月 28 日,建水滬農商村鎮銀行因信息披露不完整,被罰款 25 萬元,時任綜合部經理陸曉英受到警告。7 月 1 日,彌勒滬農商村鎮銀行同樣因信息披露不完整,被罰款 25 萬元,綜合部經理楊旭受到警告。7 月 2 日,開遠滬農商村鎮銀行因同業業務管理不審慎,被罰款 30 萬元,時任營業部經理廖晨晨受到警告。
更進一步,上海市紀委監委網站 4 月 25 日的通報顯示,上海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屬北京房山滬農商村鎮銀行原董事長劉勇、原行長劉波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兩人正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消費者投訴不少
值得一提的是,《商訊 · 公司金融》注意到,有消費者在網絡投訴平臺反映稱," 上海農商銀行聯合分期樂在我還是在校學生時候就誘導發放貸款,年化利率高達 36%,并且還申請就收會員。完全的套路貸高利貸。"
另有的消費者反映稱,"2023 年本人因資金周轉需要辦理貸款,經貸款業務員介紹辦理了貸款。額度 25 萬元,放款銀行為上海農商銀行,在月還款的過程中,除了歸還的貸款本金利息,發現還有一筆保險費用,保險費用由大地保險扣除。我想問一下,我辦理的是貸款,我沒有購買保險,大地保險說我如果不夠買保險,上海農商銀行就不會給我辦理貸款,購買保險是用于增信,我本人信用良好,在其他銀行都能辦理貸款,現在銀行貸款是要求捆綁保險嗎?我辦理的是貸款,不是保險!要求上海農商銀行將我繳納的保險給我退回來!貸款逾期后銀行不催收,保險公司催收,逾期一天就各種電話信息,多次投訴上海農商銀行,他們壓根就不拿客戶反饋當回事!"
還有的消費者反映稱," 本人通過還唄 APP 辦理借款 8 筆,放款機構為上海農商銀行,在放款過程中被銀行委托第三方擔保公司中禾信融資福建有限公司欺詐捆綁收取 8 筆擔保費,期間綜合借貸年化利率高達 36%,銀行在本人不知情的情況下與擔保公司,還唄 APP 三方勾結通過不合法手段抬升借貸人的借貸成本。"
滬農商行似乎也意識到了其在內控合規管理方面存在的某些問題。今年,該行將大語言模型和人工智能技術引入內控合規領域,成為全國首家將這些技術應用于該領域的銀行機構。
前三季度,營收凈利微增
截止 2024 年 9 月末,滬農商行的資產總額為 14766.89 億元,較上年末增長了 844.75 億元,增幅為 6.07%,銀行資產規模的穩健擴張。其中,貸款和墊款總額 7433.17 億元,較上年末增加 318.34 億元,增幅為 4.47%。
在負債端,滬農商行負債總額為 13530.62 億元,較上年末增長了 772.07 億元,增幅為 772.07%。其中,吸收存款本金為 10633.94 億元,較上年末增加了 469.82 億元,增幅為 4.62%。
今年前三個季度內,滬農商行實現營業收入 204.84 億元,同比微增 0.69 億元,增幅為 0.34%;實現凈利潤 107.15 億元,同比微增了 0.11 億元,增幅為 0.10%。雖然增速較為緩慢,但好在保持著營收凈利雙增。
從營收結構來看,受年內 LPR 和存款掛牌利率多次下調、存量存貸款重定價等多重因素影響,滬農商行的息差持續收窄。
前三個季度,滬農商行實現利息凈收入 152.32 億元,同比下降了 4.83 億元,降幅為 3.08%,利息凈收入較上年同期有所收窄。其中,利息收入實現 340.07 億元,同比下降了 1.21 億元,降幅為 0.35%;利息支出 187.75 億元,同比增長了 3.63 億元,增幅為 1.97%。
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同樣下降,前三個季度僅實現 16.75 億元,同比下降了 3.30 億元。其中,實現手續費及傭金收入 18.50 億元,同比下降了 3.24 億元,降幅為 14.90%;手續費及傭金支出 1.74 億元,同比增長了 0.06 億元,增幅為 3.53%。滬農商行表示,主要是受代銷保險費率下降影響,相關手續費收入有所減少。
雖然在傳統業務上,滬農商行的營收有所下降,但在多元化收入渠道上取得了顯著成效。今年前三個季度,滬農商行實現投資收益 20.08 億元,同比增長了 67.37%;實現其他收益 0.54 億元,同比增長了 182.63%;實現公允價值變動收益 8.80 億元,同比下降了 28.52%;實現匯兌收益 0.54 億元,同比下降了 67.58%;實現其他業務收入 0.35 億元,同比下降了 20.68%;實現資產處置收益 5.46 億元,同比增長了 1493.25%。尤其是在投資收益和資產處置收益方面實現了大幅增長,使其在利息凈收入下滑的情況下,營業收入仍保持正向增長。
在成本控制上,稍顯成效。前三季度,滬農商行發生營業支出 75.53 億元,同比下降了 4.42 億元,降幅為 5.53%。成本收入比為 28.66%,較上年同期增長了 0.21 個百分點。其中,業務及管理費支出占營業支出總額的 77.62%,支出 58.63 億元,同比增長了 0.76 億元,增幅為 1.31%。
在不良方面,數據顯示,截至 2024 年 9 月末,滬農商行不良貸款率為 0.97%,與上年持平。不良貸款余額 71.97 億元較年初增長了 2.71 億元,增幅為 3.91%。
在風險抵補能力上,截至 2024 年 9 月末,滬農商行的撥備覆蓋率為 364.98%,較年初下降了 40.00 個百分點。
在資本充足上,截至 2024 年 9 月末,上海農商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 14.51%,較年初增長了 1.19 個百分點;一級資本充足率為 14.54%,較年初增長了 1.19 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為 16.95%,較年初增長了 1.21 個百分點。
價值創造為市值管理核心
今年,分紅問題是市場的熱點話題。
自 2021 年 8 月,滬農商行登陸 A 股資本市場以來,滬農商行已累計分紅 146.59 億元,為 IPO 募集資金總額的 1.71 倍, 每年現金分紅比例始終保持在當年歸母凈利潤的 30% 以上,這一政策的穩定性體現了銀行對股東長期利益的承諾。今年,滬農商行分紅還在進行。
2024 年 11 月 13 日,滬農商行召開了業績說明會。會議中,滬農商行的管理層就分紅政策、科技金融進展、資產質量穩定性等關鍵議題進行了深入討論,并對未來的經營戰略進行了展望。
在分紅政策方面,上海農商銀行表示,公司高度重視股東回報,希望投資者能分享到公司的發展成果。未來,公司將繼續綜合平衡業務發展需要、資本充足情況以及投資者的回報訴求,制定分紅政策,有意愿、有能力、更有底氣給資本市場投資者帶來穩定可靠的投資回報。
在資產質量方面,滬農商行強調始終把資產質量擺在首位,不良認定嚴格,減值計提充分。公司預計全年不良生成率水平基本保持平穩,并展望后續將堅持嚴格落實資產風險分類要求,加快不良貸款處置,使全年資產質量保持總體穩定,撥備覆蓋率保持相對高位。
對于戰略經營展望,滬農商行表示,在國內經濟增長和企業和居民信心恢復階段,公司將保持戰略定力,結合內外部環境,動態優化經營策略。資產端將資產質量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堅持大類資產配置向信貸傾斜,貫徹國家政策和公司戰略導向。負債端將繼續鞏固存款期限主動管理成果,同時在活期資金沉淀上尋求突破,盡量穩定存款定活結構。
關于今年 9 月出臺的調降存量按揭貸款利率、降準降息等一系列政策組合拳的影響,上海農商銀行認為,雖然短期將對銀行利息收入產生一定影響,但能推動按揭貸款客戶重新評估提前還款的必要性,對緩解當前的提前還款壓力、支撐房地產市場、提振市場信心和刺激消費等方面均有積極作用,有利于公司長期業務發展和盈利提升。
最后,對于市值管理指引,上海農商銀行表示將深刻理解市值管理指引精神,重點從三個方向做好市值管理工作:一是堅持將價值創造作為市值管理的核心,以戰略為引領,堅定三大核心戰略;二是加強價值傳遞,以主動、積極、開放的態度,通過充分信息披露,多渠道、高頻率的市場交流主動應對各類市場關切;三是合理制定分紅政策,保障中小投資者權益,持續為投資者帶來穩定可靠的投資回報,推動公司價值與市場估值的穩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