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條重大舉措看公募改革,公募業開啟與投資者 " 同甘共苦 " 時代
26 萬億銀行理財子排位戰績出爐,規模最多增長 41%,股份行、城商行理財子業績分化
券商資管排位出爐,公募化改造收官年券商打法呈現三大變化
34 家保險資管公司業績出爐:21 家營收、凈利雙增,國壽泰康平安凈利均超 20 億
▼資管要聞
在上市銀行的 2024 年報全部披露完畢后,25 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年度經營情況浮出水面。25 家理財子合計管理產品規模 26.25 萬億,占到理財市場的 88%。財聯社觀察到,理財公司的管理規模在 2024 年普遍增長,多家管理規模增長超 30%,最多增長 41%。經營業績方面,股份行、城商行理財子 2024 年的凈利潤分化。部分理財子增長超 40%,最多增長了 159%。部分理財子公司受降費讓利影響,凈利有所下滑,最多下滑了 60%。
財聯社進一步查閱年報發現,理財公司經營方面最大的共性依然在于行外代銷渠道拓展,特別是城商行理財子大力拓展行外代銷渠道。
(詳情參見:
https://api3.cls.cn/share/article/2025894)
銀行理財穩健前行結構優化
據經濟日報報道,近日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季度報告(2025 年一季度)》顯示,銀行理財行業平穩健康發展,理財產品存續規模已超 29 萬億元,累計創造收益 2060 億元,投資者數量達到 1.26 億個。理財產品存續規模在行業中接近九成由理財公司持有。開放式理財產品占比較高,銀行理財仍以固定收益類產品為主。預計 2025 年理財產品存續規模將繼續擴大,有望突破 30 萬億元。
公募基金改革方案終于落地。5 月 7 日下午,證監會印發《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的通知,該行動方案共提出涉及公募基金運營模式、考核評價制度、促進功能發揮、以及建設一流投資機構等共五大部分,合計 25 條舉措。業內評價 " 此次方案是公募基金行業接下來五至十年的發展方向 ",行動方案優化主動管理權益類基金收費模式,強化與投資者的利益綁定;提升行業服務投資者的能力,投顧、直銷成重點;促進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一流投資機構。
(詳情參見:
https://api3.cls.cn/share/article/2024679)
又一輪公募接力自購!總規模已近 5 億元
4 月 8 日以來,公募行業通過真金白銀自購,亮明看好 A 股市場態度的行動仍在繼續。經財聯社記者統計,此輪公募自購金額合計近 5 億元。公募之外,諸多知名私募機構也在積極加碼中國資產,如因諾資產、寬德資產等,進化論資產、世紀前沿等機構也于近期稱,旗下產品已達到滿倉運行狀態。
市場企穩之際,市場格外關注增量資金來源。在業內人士看來,公募基金自購可為市場注入增量流動性和市場信心,也有利于引導市場進行價值投資。站在當下的時點,關稅小幅緩和,即便不會出現明顯轉機,對市場的影響也將鈍化,市場機會可能會轉向具備產業邏輯強化的方向,二季度需保持對內需和科技創新的關注,并結合政策導向進行靈活配置。
(詳情參見:
https://api3.cls.cn/share/article/2020899)
降費這一年,65 家基金公司業績哪家強?全排名出爐
上市公司 2024 年報季落幕,65 家基金公司去年全年營收凈利情況披露,揭開了基金行業經營現狀的一角。
財聯社記者結合關聯上市公司年報、Wind 數據梳理了解到,65 家基金公司在去年全年合計實現凈利潤 341.15 億元,較 2023 年增加 13.23 億元。雖然凈利潤總數微增,但行業費率帶來的影響已顯現。實現凈利潤同比正增長的基金公司家數僅有 39 家,占已統計基金公司的六成;而 65 家公司中的 54 家還披露了營業收入,實現營收同比正增長的則不足半數。
(詳情參見:
https://api3.cls.cn/share/article/2022659)
42 家上市券商年報悉數披露完畢,備受關注的券商資管業務業績也浮出水面,盡管自營業務以顯著優勢繼續穩居券商收入貢獻榜首,但資管業務卻展現出超預期的業績韌性,成為 2024 年度券商各業務中表現最為穩健的業務板塊。
在管理規模持續攀升、大集合公募化改造進入倒計時的背景下,券商資管行業正加速從 " 規模驅動 " 向 " 能力驅動 " 轉型,主動管理能力與綜合金融服務能力正在成為各家成為競爭核心。
(詳情參見:
https://api3.cls.cn/share/article/2025649)
據財聯社記者統計,2024 年,34 家保險資管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 416 億元,同比增長 14.41%;合計凈利潤 185.07 億元,同比增長 17.4%。整體來看,2024 年保險資管公司業績普漲,共有 21 家機構營收、凈利潤雙增,僅有 9 家兩項指標呈現下滑。2024 年,34 家保險資管機構平均凈資產收益率(ROE)平均為 26%,同比提升 10 個百分點,不同機構間差距較大,最高達 69.2%,最低為 -6.6%。
對于保險資管公司營收、凈利普漲,華泰資產相關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一方面,受國家一系列重大政策利好帶動,2024 年資本市場總體表現回暖,帶動公司投資收益明顯提升;另一方面,保險資管公司業績也受業務增長、管理體系、人員架構等因素影響,由于部分中小機構管理更加靈活,經營方式、考核體系等比大型保險資管公司更為市場化,營收及凈利增長較較快。
(詳情參見:
https://api3.cls.cn/share/article/2021144 )
43 家信托公司業績發榜!總收入 800 億,規模頭部效應顯著,2 家超 2 萬億
據財聯社不完全統計梳理,截至 4 月 30 日財報披露季結束,全市場 67 家信托公司中,除去受托管無需強制披露業績以外,剩余 58 家信托公司中已發布年報數據的信托公司合計有 43 家。
整體來看,2024 年,43 家信托公司資產管理規模達到 21.34 萬億,基本囊括全市場 80% 份額。整體總營收 800.24 億元,較 2023 年 861.6 億元有所下滑,凈利潤從 2023 年的 339.95 億元降至 303.26 億元。部分信托公司受到了傳統業務的束縛與拖累,過度依靠非標融資類業務盈利,短期內擺脫傳統業務路徑依賴并非易事。信托 " 三分類 " 新規實施下,行業轉型仍在路上。
▼機構動態
今年來 12 家券商資管高層變動,2025 年資管業務直面挑戰
集中在 4 月末,已有國信資管、海通資管以及國泰君安資管陸續公布董事長卸任公告,相繼成為業內關注焦點。
據券商公告統計,截至目前,年內已有包括招商資管、山證(上海)資管、華泰資管、申萬宏源資管、萬聯資管、海通資管、中泰資管、興證資管、廣發資管、東方資管、國信資管、國泰君安資管等 12 家券商資管子公司高管隊伍均有新調整。除上述 3 家券商資管掌舵人卸任外,總經理、副總經理的調整也不在少數,涉及個人原因、工作調整、退休及任期屆滿等緣由。
(詳情參見:
https://api3.cls.cn/share/article/2019325 )
瑞銀證券正式成為第五家外資獨資券商,外資獨資公募已 9 家,外資金融機構加碼中國布局
根據天眼查信息顯示,就在 4 月 28 日,瑞銀證券的市場主體類型已由 " 中外合資 " 正式變更為 " 外資獨資 ",成為繼摩根大通證券(中國)、高盛(中國)證券、渣打證券(中國)及法巴證券(中國)之后第五家外資全資控股券商。瑞銀集團持股比例由 67% 提升至 100%,通過收購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所持 33% 股權實現全資控股,標志著中國金融業開放再進一步。
(詳情參見:
https://api3.cls.cn/share/article/2018612)
200 億險資 " 活水 " 要來!新華保險、中國人壽擬各出資 100 億元認購二期鴻鵠基金
保險資金參與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再迎新動向。4 月 29 日,新華保險(01336.HK)公告稱,公司擬出資不超過 100 億元 ( 含 ) 認購私募基金(國豐興華鴻鵠志遠二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份額。據悉,該基金成立規模為 200 億元,新華保險與中國人壽擬各出資 100 億元認購私募基金份額,基金投資范圍為中證 A500 指數成分股中符合條件的大型上市公司 A+H 股。
(詳情參見:
https://api3.cls.cn/share/article/2019604
AMC 風險債券主體天乾資管 4.5 億糾紛案曝光,長安信托涉事其中
近日,一則 AMC 風險債券主體 "20 天乾 01" 相關機構披露的公告,牽涉出重大法律糾紛,天風證券、長安信托涉事其中。據天風證券近日公告披露,長安信托于 2020 年投資 4.5 億元認購 "20 天乾 01",天風證券作為 "20 天乾 01" 的主承銷商,于當年 3 月向長安信托出具了《差額補足函》。長安信托了解到當代科技出現信用事件和負面輿情后,根據《差額補足函》要求主承銷商天風證券支付相應保證金。天風證券以《差額補足函》效力爭議為由抗辯,目前該案經陜西省高院裁定移送武漢中院審理。
(詳情參見:
https://api3.cls.cn/share/article/2024604 )
▼市場跟蹤
上周,主要權益指數上漲,中小盤漲幅更大。上證 50 上漲 1.93%,創業板指上證 3.27%,中證 1000、中證 2000 分別上漲 2.22%、上漲 3.58%。漲幅靠前的行業板塊是國防軍工、通信、電力設備,跌幅靠前的是房地產、電子、商貿零售。
上周,利率債收益率窄幅震蕩。截至 5 月 9 日收盤,1Y、5Y、7Y 國債分別報收 1.42%、1.49%、1.57%,分別較前一周收盤變動 -4BP、-2BP、-1BP;10Y、20Y、30Y 國債分別報收 1.64%、1.92%、1.84%,分別較上周收盤變動 1BP、1BP、2BP。
上周新發基金合計發行規模為 63.45 億元,較前一周有所減少。其中股票型基金發行 58.28 億元、混合型基金發行 2.52 億元、債券型基金發行 2.65 億元。新發基金中數量較多的類型為被動指數型(8 只)和增強指數型(4 只),發行規模分別為 37.19 億元和 20.97 億元。本周將有 31 只基金進入發行階段,其中被動指數型(11 只)、偏股混合型(7 只)、增強指數型(4 只)。
據華西證券宏觀固收團隊的數據,5 月首周理財規模繼續擴容,較節前一周增 1459 億元至 31.33 萬億元。往后看,5 月作為季中月,理財規模變動往往相對穩定,若產品凈值表現維持平穩,預計未來兩周或將延續當前穩步上升的態勢。理財破凈水平也在下降,全部產品破凈率環比降 0.1pct 至 0.5%。業績未達標產品占比也同步回落,全部理財業績不達標率環比降 0.5pct 至 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