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周欽冰
編輯 | 彭孝秋
硬氪獲悉,福建中偉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偉半導」)已獲廈門高新投 500 萬元天使輪融資,并計劃明年進行數千萬元 A 輪融資。本輪資金將主要用于固態電池核心電解質材料高純硫化鋰設備與廠房建設。
「中偉半導」成立于 2021 年,是一家以半導體級超高純金屬、高純化合物、固態電池電解質材料為核心業務的新材料公司,并集研發、試制、制造、銷售為一體。公司產品主要包括全固態電池材料及半導體級超高純金屬材料兩部分,可用于新能源汽車、制導反導、航空航天、高端醫療檢測和紅外芯片材料等行業。
2025 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年產量首次突破 1000 萬輛。未來,新能源汽車仍將有較大需求量。國務院明確提出:"2027 年新增汽車中新能源占比力爭達 45%"。
固態電池也將是下一代電池技術的核心方向。據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預測,2027 年全固態電池開始裝車,2030 年實現量產化應用,續航里程較傳統電池提升 2 倍,成本降低 25%。據了解,「中偉半導」目前高純硫化鋰(固態電池的核心電解質材料)量產達 10 噸,約可供 40 萬輛車裝車,未來硫化鋰預計產量 100 噸。
創始人王中兵表示:" 客戶的驗證周期雖然漫長,但一旦采用客戶粘性也較高。" 公司通過較早布局新能源行業,進行技術、產品及資歷沉淀,以獲得市場份額及客戶認可。目前公司已經成為行業內主要的供應商,合作客戶超過 30 家,亦包含行業龍頭企業。
此外,公司超高純半導體材料還可用于紅外芯片、太陽能發電、高端醫療設備等高潛力發展方向。
芯片作為 " 工業大腦 ",超高純金屬及化合物材料長期被加拿大 5N PLUS、日本 RASA、法國 Riber、美國 IndiumCorporation 等國際廠商壟斷,我國芯片仍存在 " 卡脖子 " 的問題,國產替代仍是未來發展趨勢。
比如光伏領域,碲化鎘單晶及銅銦鎵硒柔性薄膜材料在太陽能行業的應用正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其核心價值在于突破傳統太陽能電池的光譜響應局限,實現對太陽光全波段的高效利用。
另一大趨勢是軍民融合。作為核心醫材,將軍用紅外探測芯片材料用于醫療 CT、順磁共振設備將大大提高醫療檢測的清晰度和精確度,但軍轉民仍存在價格較高的問題。
公司超高純紅外芯片材料已經得到多家軍工單位和科研院所的驗證,且得到小批量訂單、明年會放量供貨。
技術團隊是公司的最大優勢,包括來自四川峨半所,是國內極少數掌握 20 多種超高純金屬及化合物提純工藝的團隊,也都在行業深耕 20 余年,且有 " 兩彈 "" 神舟 " 項目的技術傳承優勢。公司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證、科技型中小企業、擁有發明專利 4 個、實用型專利 14 個。
同行業可比公司主要為廣東先導稀材股份有限公司及峨嵋半導體材料研究所,相較而言,「中偉半導」主要有兩大優勢:一是產業鏈的一體化,即整合上游礦產資源;二是技術、產品及市場優勢。未來,公司將引入國外技術團隊進行進一步發展,并適時大力拓展國際市場。
投資人觀點:
天使輪領投方廈門高新投觀點:中偉半導體的技術團隊深耕高純行業超 20 年,依托自主構建的氯化還原、區域熔煉等核心技術體系,攻克痕量雜質精準控的行業難題,成功實現半導體級高純材料和固態電池電解質原料的穩定化規模量產,為化合物半導體、紅外制導、固態電池等行業提供核心基礎材料支撐。我們看好公司 " 材料 - 工藝 - 裝備 " 三位一體的技術護城河,以高純材料為支點撬動國防軍工、新能源等高景氣賽道,共筑中國高端制造的底層根基。希望本次投資能夠助力中偉半導體加速現有產品的規模化應用與在研戰略產品的產業化落地,持續為下游產業注入自主可控的核心材料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