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象先志
18 日晚間傳出消息,市場監管總局在今天約談了餓了么、美團、京東三家平臺企業,要求各家平臺落實主體責任,理性參與競爭,構建多方共贏的良好生態,促進行業健康持續發展。
選擇在周五約談各家平臺,明顯是要給第二天的瘋狂星期六降火。
此前有媒體披露,上周六美團補貼了 3 億到 4 億,淘寶閃購的補貼則超過了 12 億。如此高的補貼投入必定不可持續,從行業角度講,是毫無疑問的 " 非理性競爭 "。
王莆中在周三接受晚點采訪時,已經明確預料到這場非理性戰爭的終局可能需要 " 更高維度力量 " 的介入,才有可能結束。
僅僅過了一天時間,更高維度的力量就已經到場,這會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外賣大戰是否會就此終結?
答案是顯然的,不會。
這不是政府部門第一次下場。五月份的時候,市場監管總局等五部門已經約談過外賣平臺企業。而在時間曲線上,政府部門介入過后,恰恰是外賣平臺迅速加大補貼金額訂單猛增的 " 內卷發力期 "。
以約談日為起點,淘寶閃購在 13 天內宣布日單量突破 4000 萬,41 天內突破 6000 萬,53 天內突破 8000 萬單;京東則是在 19 天內訂單就放量至 2500 萬,相當于當月訂單量翻了一倍。
要是單看這些數據,你還以為之前五部門給這三家開的會,是 " 關于多措并舉支持外賣行業加快發展的促進會 "。
如果說上次 " 高維力量 " 沒能阻止外賣大戰的激烈化,那么這次更不可能讓各家平臺鳴金收兵。
因為過去兩個月里,各家平臺進一步加大了補貼投入,這些補貼即便對于頭部電商平臺都是巨額數字。如果這仗不打了,那這些投入都將徹底成為沉默成本,用某位阿里人士的話說就是 " 白花 "。
此時約談對誰有利?
我看有媒體分析,認為這個時候約談有利于京東美團,因為淘寶餓了么失去了亂戰機會。
我的看法恰恰與此相反,我認為淘寶閃購將成為這次約談競爭降溫的最大受益者。
首先京東就不多談了,基本可以認為在現有要素下,京東不兵出險招搞點明顯的差異化,外賣市場將成為阿里和美團的對角戲。
有補貼允許補貼,京東外賣還能依靠補貼維持有限的單量。如果完全壓制補貼,京東外賣可能在現有已經萎縮的單量基礎上繼續大幅萎縮。
那為什么又說美團和阿里之間,阿里會受益更多呢?
要明確一點,高維力量永遠偏好于弱勢的市場主體。
外賣市場大戰十年,美團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到周五就像王莆中在采訪中說的,美團在每個環節都建立對于競爭對手的領先優勢,支撐起了一個極其精細且利薄的商業模式。
以至于有個說法是,餓了么之所以能活到今天,是因為要服務于美團的反壟斷需求。
所以,美團在外賣市場占據著毫無疑問的強勢的市場主體地位。這也意味著,相較于淘寶閃購,高維的注意力和資源會更多集中在美團身上。
舉個例子。美團為了狙擊淘寶閃購,把單量沖上了 1.5 億單。那一個可以預料的事情是,在被注視的短期內,這個數字會成為美團單量的絕對紅線。超過甚至說接近這個紅線,都可以認為美團仍在加劇內卷。
而淘寶閃購這邊,峰值單量是 8000 萬,并且已經連續兩周站上這個門檻。那這段時間我稍微維持在這個單量以下,或者偶爾再摸到這個門檻,也是可以理解的吧。因為即便是 8000 萬單,淘寶閃購的市場份額仍然是比美團低的,這就是阿里的最大優勢。
平臺單量趨勢后續怎么走?
可以確定的是,這次約談過后,不會出現跟上次類似的沖單高潮。
第一,各家平臺已經把數字刷得很高了,再往上刷本身難度就很大。就像 100 分的作文,現在已經刷到了 95,你再往上提很不容易。其次,不管是王莆中前兩天的采訪,還是淘寶今天發布的行業倡議書,都說明雙方有暫時不把戰爭進一步升級的意愿。
所以不管是從回應部門要求的角度看,還是從兩家自身的戰略節奏看,類似之前那么瘋狂的星期六應該都暫時不會出現了。
合理的估計是,美團將自身單量從 1.5 億的峰值顯著回調,淘寶閃購維持在 8000 萬單以下,但下調幅度不會很大。